正文 第219章 靳(1 / 1)

拚音:jìn

繁體:靳

靳氏來源

戰國時期,楚國尚大夫食采於靳,被稱靳尚,其子孫因以姓,相傳姓靳。

靳氏遷徙分布

靳氏是我國北方古老姓氏。望族居於河西郡,就是現在的山西省臨汾縣。

靳氏曆史名人

靳歙:初為劉邦的侍從官,劉邦自立為漢王後,因戰功賜靳歙為建武侯,官騎都尉;隨劉邦定三秦,敗趙將賁郝於朝歌,破相籍於陳,封信武侯,功韓信於平城,有功,升為車騎將軍。高後五年(公元前183年)死,諡號肅侯。

靳貴:明朝文士,在朝任“武英殿大學士”。他為人正真,學問廣博,對朝政的議論總是出於公心,上朝時他講起道理來有條有理,令人佩服。下朝後回府讀書,心地清靜,沉默少言,自己讀書寫文之外,又用心教育子女,深受朝中官員的敬重。

靳義:字原禮,明代淇縣人。由太學生入仕,累官監察禦史。永樂初年(1403年)巡行畿輔,承辦貪官,糾正冤案,每日隻吃素食,無取於民,皇太子賜給他魚米,以表彰他的廉潔。官至湖廣按查副使。

靳學顏:字子愚,濟寧(今山東省濟寧)人。明嘉靖十四年進士,授南陽推官,入為太仆卿,巡撫山西。改吏部右侍郎。以首相高拱專政,謝病歸。著作頗多,沒後僅存十之二三。有《雨城集》二十卷行於世。

靳輔:清朝官員,官職是“河道總督”,他熟知水利,對古代水利工程潛心鑽研,吸取前人經驗,指導民眾治水修渠,深受百姓受戴。後來寫出一部《治河書》,是中國治水曆史的總結,是水利史上重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