拚音:bǐng
繁體:邴
邴氏來源
1.始於春秋,以封地名為姓,是晉大夫邴豫的後代。邴是春秋時的一個城邑,故城址在今河南成武縣東。晉國大夫邴豫的封地就在邴,他的後代遂用祖先的封地“邴”作為自己的姓氏。後來也有的省文去掉邑字旁,以“丙”為姓,稱丙氏。
2.出自春秋時期,以封地為姓,是齊大夫邴鸀的後代。邴,又名祊,是春秋時祭祀泰山的一個城邑。在今山東費縣東。齊大夫邴鸀的封地就在那裏。他的子孫後代,就以邴為姓,稱邴氏。
3.漢代都禦李陵之後。南北朝時,魏帝在邴殿接見李陵之後,賜姓丙氏,因而姓丙。
邴氏遷徙分布
邴姓望族居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魯郡(今山東滋縣西25裏)。
邴氏曆史名人
邴輔:趙國櫟陽人。自幼喜歡讀書,長大以後多才多藝,尤其長於工藝製作。那時正處於戰亂年代,許多宮殿房屋、古代建築都被毀於戰亂之中。戰後,邴輔招募了一批有經驗的工匠,仿照舊式樣為趙國恢複建成豪華的宮殿房屋,一時名揚天下,成為當時著名的建築學家。
邴吉:字少卿,西漢魯國北海人,曾官廷尉監,光武省右監。昭帝時曾任大將軍長史。宣帝即位,代魏相為丞相。
邴漢:琅琊人,西漢末年以清行而見稱的名士,曾官至京兆尹及太中大夫,王莽秉政之時,他不屑與“漢賊”同流合汙,而乞骸骨歸經秀裏,保全了自己的聲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