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6章 蒲(1 / 1)

拚音:pú

繁體:蒲

蒲氏來源

1.來源於封邑名。相傳夏朝時舜帝的子孫被封在蒲阪(今山西省永濟西蒲州一帶),於是他的子孫就把封邑名“蒲”作為自己的姓氏。

2.來源於一種稱為蒲草的植物。東晉時期怔北大將軍、冀州刺史苻洪的家中有一個水池,裏麵長了茂盛的蒲草。很多人看到以後都感到奇異,於是人們就把他家稱為蒲家。得到蒲姓。

3.出自少數民族,扈氏的後代,同樣來源於蒲草。據十六國春秋《前秦錄》載,古時西羌族的扈氏酋長的家中有一個池子,其中生長的蒲草長約五尺,節子象竹節一樣,為時人所異,人們於是把酋長一家稱為蒲家,後來他們家也以蒲為姓。又據據《路史》的記載,蒲姓出自姒姓,是有扈氏的後代,世襲為西羌的酋長。

4.出自中東人後裔。宋、元時期,西域阿拉伯人東來經商居住後,即有以蒲作為漢姓的。

蒲氏遷徙分布

蒲姓的來源比較廣,望族居於河東(今山西省夏縣北部)。

如今,蒲姓在全國分布,主要分布地在山東、江蘇、浙江、廣東、四川、重慶、台灣、香港、上海等地,尤以四川、台灣、上海、浙江、福建、香港、江蘇最為集中。

蒲氏曆史名人

蒲元:三國時期蜀國人,是劉備的大臣。是一個鑄造刀的能人。相傳那時的西南民族很善於鑄造刀,蒲元就是其中的一位佼佼者,他為諸葛亮鑄造3000把刀,他說漢水不能使刀很鋒利,於是派人去蜀江取水。水取來以後,他告訴取水人說這水要是不純就不能用,取水人說是純水,蒲元用刀劃了一下水就斷定其中有八升不是蜀水,取水人馬上承認了。後來重新取回蜀水,打造的刀子果真鋒利無比。

蒲國寶:宋朝狀元。對宋朝很忠誠,進入元朝以後不再做官。對經史很有研究。

蒲堯元:宋朝時期的泰和知縣,福州人。紹興進士,為官清廉,他的俸祿要得很低,經常數月不吃肉。

蒲宗瑞:明代有名的縣令,字信之,永州人。作官的時候愛民如子,留下了很好的口碑,因為疾病退居鄉裏。回去的路上,碰到強盜,將他的行李搶去,才發現隻有一個竹籠的東西。由此可知他作官的清廉。當時他被稱為清白令。

蒲鬆齡:字留山,又字劍臣,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清朝文學家,山東省淄川縣(現淄博市淄川區洪山鎮)蒲家莊人。年少時就以文章聞名,但是後來屢試不中,71歲的時候才考上貢生。一生窮困潦倒,教書度日。他一生創作了很多文學作品,有詩、詞、賦、戲曲、小說等,每種都有傑出的代表作。其中的《聊齋誌異》最為有名,這部小說集采用了浪漫主義的手法,通過講述奇異的鬼怪故事,揭露了封建禮教和科舉製度的腐朽、封建統治的黑暗,深刻反映了封建社會末期的現實生活,被看作是古代文言小說的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