拚音:zhuāng
繁體:莊
莊氏來源
1.出自羋姓,是春秋時期楚國王族之後,楚國君王羋旅去世後,諡號為“莊”,即曆史上德楚莊王。楚莊王德支庶子孫,以祖上諡號為姓,成為莊氏。
2.出自子姓,是春秋時宋國國君宋戴公名武莊,其後人即以其字為姓,成為莊姓一支。
莊姓形成以後,曾於漢代出現過一次易姓。漢明帝名劉莊,諱莊字。
莊氏遷徙分布
先秦時代,莊姓已經向西南地區的四川、貴州、雲南傳播。
秦漢之際,莊姓以湖北、河南為其繁衍中心。
十六國時期,莊姓子孫紛紛從今湖北、河南分散各地,先後遷居今甘肅的天水、浙江的紹興、山東和江蘇間地。
唐末,河南光州固始人莊森落籍永春桃源裏蓬萊山,是為莊姓入閩始祖。
明初,山西莊姓作為明朝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甘肅、湖北、湖南、河南、北京等地。
明、清兩代,莊姓人渡海到台灣,亦有入遷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
如今,莊姓在全國分布較廣,尤以廣東、江蘇、浙江、台灣等省為多,上述四省之莊姓約占全國漢族莊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
莊氏曆史名人
莊周:即莊子,宋國蒙人,戰國時期思想家。做過漆園吏。著書十餘萬言,往往出以寓言,主張清靜無為,在思辨方法上,把相對主義絕對化,轉向神秘的詭辯主義。著有《莊子》。
莊青翟:高祖時大將、武強侯莊不識之孫,漢代大臣。文帝時襲爵武強侯。武帝時曾任禦史大夫、太子少傅。後任相三年,於官場爭鬥中自殺。
莊忌:吳(治所在今江蘇蘇州)人,西漢道家、文學家。其思想傾向老莊,提出退身窮處,除累返真的人生哲學。認為現實生活混濁黑暗,一無是處。
莊綽:泉州惠安人,宋代官吏、學者。最高職任過鄂州、筠州知府。其學有淵源,多識軼聞舊事。有《雞肋篇》、《杜集援證》、《炙膏肓法》、《本草蒙求》等。
莊臻鳳:女,字蝶庵,三山(今揚州)人,清初著名琴家,師從徐上瀛。不拘於虞山一派,兼采古浙、中州等各派之長,在藝術上具有一定的造詣。作有十四首琴曲,各具特色,代表作是《梧葉舞秋風》。
莊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