拚音:yì
繁體:易
易氏來源
1.來自薑姓,以易為氏。武王伐紂時,薑尚擔任統兵的軍師,協助武王取得了勝利,贏得了武王的信任。封他於齊。後來又封他的子孫於易地,這一部分薑尚的後代於是以地名作為姓氏,為易姓。這就是河北易氏的由來。
2.出自齊大夫易牙之後,以先人的名字作為姓氏。春秋時有齊王的寵臣壅巫,字牙,因采食於易邑,也叫易牙。此人精於烹調技術,但性善逢迎,存有野心。管仲死時曾說易牙”殺子適君”,違反人情,不可重用,但齊王不聽。管仲死後,易牙與豎刁.開方共同專權,齊王病了以後,他們趁機作亂,殺掉大批官吏,並將太子趕出皇宮,立公子無虧為國君。後來被其他的大臣所殺。易牙的子孫以易為姓稱易氏。是為山東易氏。
易氏遷徙分布
易氏的發源地主要是河北和山東。
三國至唐代,易氏分布於今河北、湖南、甘肅、江西的一些地方。
宋元時期,易姓還分布於今山西、廣東、山東、湖北等地。
清朝至現代,易氏主要是在江南發展繁衍。
易氏曆史名人
易雄:東晉長沙瀏陽(今屬湖南省)人,官任舂陵令,曾從湘州刺史司馬承起兵討王敦,事敗被俘,以不畏死難而揚名天下。
易重:唐朝人,官至大理評事。時雲其:“放裏仙才若相問,一年攀折兩重枝。”
易充:分宜人,宋代學者,聰慧超群,年僅十六、七歲時即通《易》、《書》、《詩》,號“三經處士”,著有《中州文集》。
易祓:長沙(今屬湖南省)人,宋代淳熙年間進士第一,後官至南宋禮部尚書,著述甚豐。
易元吉:長沙(今屬湖南省)人,北宋著名畫家,工於花、石、禽、獐猿,亦精於花鳥瓜果,是徐熙、唐希雅的繼承者。其作品有《猴貓圖》、《聚猿圖》、《花石珍禽圖》等。
易延慶:上高(今屬江西省)人,以蔭為奉禮郎,知臨淮縣,宋太宗時升為大理丞。其人性至孝,以葬母去官,母生平嗜栗,乃植二栗於墓前,樹長而連理,時稱“純孝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