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8章 廖(新排序61)(1 / 1)

拚音:liào

繁體:廖

廖氏來源

1.出自己姓,為上古時期廖叔安之後裔。

2.出自姬姓,為周文王之子伯廖之後裔。周文王有個兒子叫伯廖,因受封於廖,其後裔也有以廖為氏,稱廖氏。這支廖氏,望出巨鹿。

3.出自偃姓,堯、舜的賢臣皋陶的後裔夏時受封於蓼而得姓。楚穆王四年滅英、六二國,其後子孫有以國為氏;或以姓為氏,即為廖氏。

4.為繆、顏二姓所改。繆、顏二姓皆皇帝所賜,殷紂王執政時,殘酷無道,繆、顏二姓有隱居於黃河西北,改姓為廖。

廖氏遷徙分布

廖姓最早發源於河南省境。

秦漢之際,廖姓始有遷往周邊地區者。

魏晉南北朝時期,繼“永嘉之亂”始,北方廖姓大舉南遷。

唐時,廖姓入閩者甚眾。

明代,山西大槐樹廖姓分遷於河北、河南、江蘇、北京等地。

清代,閩粵廖姓有入台進而移居泰國、新加坡等地者。

今日廖姓以江西、湖南、四川、廣西、廣東等省居多,上述五省廖姓約占全國漢族廖姓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三。

廖氏曆史名人

廖扶:襄陽(今屬湖北省)人,東漢學者,習詩畫。滿腹經綸,精通天文、讖緯風角推考之術,在當時的學術界享有盛譽。

廖化:襄陽(今湖北省襄樊)人,三國蜀漢右車騎將軍,封中卿侯,為人忠烈,以果烈著稱。

廖剛:號高峰,順昌(今屬福建省)人,北宋崇寧進士,甚為君主倚重,官至工部尚書。知無不言,反對奸臣當政,當時蔡京秦檜專權,亦為之畏懼。不但是宋朝的一位傑出的文學家、政治家、思想家,還是一位軍事家。著有《高峰文集》。其有四子,皆為將帥,父子五人年俸皆二千石穀以上,號稱“萬石廖氏”。

廖衡:宋代順昌人,自幼聰穎,六歲能文,十三歲中鄉舉,官至轉運判官。

廖燕:曲江(今屬廣東省省)人,清代文學家,文筆恣肆犀利。善草書,如古木寒石,能戲曲。著有《二十七鬆堂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