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8章 豐(1 / 1)

拚音:féng

繁體:豐

豐氏來源

1.以人名為姓,出自春秋鄭國,源於姬姓,為春秋時鄭國公族後裔。鄭穆之子豐,在鄭僖公時任大夫。他的孫子豐施.豐卷以他的名字命姓,遂成豐氏。

2.以人名為姓,源自上古。高辛氏時有豐侯且。周代魯國有豐丘,他們的後代子孫都稱豐氏

豐氏遷徙分布

豐氏望居鬆陽縣(今浙江省鬆陽縣一帶)。是當今較為少見的姓氏,人數不多,分布很廣,今天津之武清,靜海,河北之青縣黃驊尚義、景縣,山東之平邑、平度、龍口、昌樂、魚台,內蒙古之烏海,廣西之田林,雲南之隴川、河口,四川之合川,安徽,上海,湖北省浠水縣等地均有此姓。

豐氏曆史名人

豐幹:唐代高僧。居天台山國清寺,晝則舂米供僧,夜則高屋吟詠。或騎虎巡廊唱道。人或借問,止對隨時而已,更無他語。

豐稷:字相之,宋文學家。明州勤縣(今屬浙江省)人。仁宗嘉祐四年(1059年)進士,為亳州蒙城縣主簿。曆真州六合縣主簿、襄州毀城縣令。以廉明稱。

豐慶:明朝人,舉為進士後當官。為政清廉節儉,受到好評。

豐坊:明代書法家、吏部主事,鄞人,字存禮,後更名道生。博學工文,家有萬卷樓,藏書萬卷。有《易辨》等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