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5章 荊(1 / 1)

拚音:jīng

繁體:荊

荊氏來源

1.出自羋姓,以國名為氏。西周初年,楚國先君熊繹被封在荊山一帶(今湖北省西部),國號為荊,直到春秋初才改為楚國。楚文王以前的荊君有庶出子孫以國號為姓,稱荊氏。

2.出自羋姓之後,為楚姓所改,以國名為氏。羋姓之後原有楚姓,一支居於秦國,因避秦莊襄王嬴楚之諱,以原國名荊為姓,改為荊姓。

3.出自慶姓改姓荊者。

荊氏遷徙分布

古時,荊姓郡王在廣陵郡(今江蘇省揚州一帶)。

荊氏曆史名人

荊軻(?—前227):中國戰國時期著名刺客。戰國末期衛國人,漢族,喜好讀書擊劍,為人慷慨俠義。受燕太子丹之托入刺秦王,失敗被殺。

荊浩:五代後梁畫家,沁水(今屬山西省)人。他擅畫山水,常常攜帶筆墨摹寫山中古鬆,畫雲中山頂時,能畫出四麵峻厚的氣勢。著有《筆法記》,對中國山水畫的發展有重要影響。

荊嗣

荊嗣:宋代名將,累立戰功。曆官天武軍校、田重進部將,太宗時攻太原及幽州,他皆率先陷陣,拜都指揮使。真宗時,為邠慶、環慶副部署,嗣起行伍,一生經150餘戰,未嚐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