拚音:quán
繁體:權
權氏來源
1.出自子姓,以國為氏,本顓頊高陽氏之後。湯建商朝之後,第二十三帝為商武帝武丁。武丁的後人有被封於權者,建立了權國(今湖北省當陽東南)。春秋時期楚國武王破權國,權國遷至那處(近湖北荊門),不久又為巴國所滅。權國的貴族子孫以國名為姓,乃成權氏。
2.出自羋姓。楚武王滅權國後,改權國為縣,令大臣若敖之孫鬥緡為權縣尹。後來鬥緡率領權國遺民謀反,病敗被殺。鬥緡的後人亦稱權氏。
權氏遷徙分布
古時,權姓郡望在天水郡(今甘肅省天水、隴西以東地區)。
權氏曆史名人
權會(約500—約575):北朝齊臣。字正理,河間鄚(河北任丘)人。家貧好學,精通諸經。仕齊,初為四門博士。德高學博,拜師求學者甚眾。注《易經》,行於世。
權景宣:北周將領。字暉遠,天水(今屬甘肅)人。少聰穎,曉兵略,為宇文泰所賞識,曆任多種要職,久駐荊、湖地區,東禦東魏,南略梁邑,所向多捷。
權德輿(759—818):唐代文學家。字載之。天水略陽(今甘肅秦安)人。後徙潤州丹徒(今江蘇鎮江)。德宗時,召為太常博士,改左補闕,遷起居舍人、知製誥,進中書舍人。憲宗時,拜禮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後徙刑部尚書,複以檢校吏部尚書出為山南西道節度使。卒諡文,後人稱為權文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