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10章 家(1 / 1)

拚音:jiā

繁體:家

家氏來源

1.西周孝王的兒子叫家父。周幽王即位後,家父在朝中任大夫官,曾作《節南山》詩,諷刺幽王沉緬酒色,不理朝事。因家父忠誠正直,他的子孫以他為榮,就取家字為姓,世代相傳,遂成家氏。

2.源自春秋時魯國公族。春秋時,魯莊公有個子孫叫家駒,他的子孫,也取祖上名

字中的“家”字為姓。世代姓家,成為家姓的一支。

3.出自複姓家仆氏。周代晉國有大夫家仆徒,此為家仆複姓之始。後省文姓家,亦稱家氏。

家氏遷徙分布

家姓早期主要生活在中原一帶,後逐漸向周邊地區遷移,漢唐之際在陝西、甘肅等地形成郡姓望族,以京兆郡(今陝西西安至華縣一帶)、南安郡(今甘肅隴西東部及定西、武山等地)為郡望。宋代以後在四川眉山等地形成主要聚居區。如今在江蘇、上海、山西等地有少量分布。

家氏曆史名人

家父:西周詩人,周幽王時貴族。作有《節南山》一詩,反映了西周末年統治思想的動搖,是《小雅》中一首較好的貴族諷刺詩。

家定國:宋文學家。字退翁,眉山(今屬四川)人。皇祐間進士及第。長於詩文,曾與蘇軾、蘇轍唱和,體格清懿。著有古律詩三十卷、雜文十卷,今已佚。

家勤國:宋學者,與蘇軾、蘇轍為同門友。憤怨王安石久廢《春秋》學,著《春秋新義》。熙寧、元豐間朝臣紛更;元佑時,司馬光當政廢除新法,勤國憂鬱不安,作《室喻》,蘇軾、蘇轍讀之敬歎。

家坤翁:宋臣。號頤山,眉山(今屬四川)人。淳祐二年,知諸暨縣。曆司農丞,除樞密院編修官兼度支郎中。景定三年,以戶部郎中,出知撫州。坤翁博雅有家學,嚐纂《景定臨川誌》三十五卷,《永樂大典》卷一九四一九存其殘卷。

家之巽:元詩人。字誌行,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寓吳興(今浙江湖州)。南宋景定間舉進士,為建康製置司幹官。宋末,為臨安府通判。入元,嚐作德政碑媚楊璉真伽,為士論不齒。嚐和《三賢堂詩》,推尊蘇軾,有“辭章小技應閑事,節義千年真大賢”之句。又為演福寺作觀音殿碑,大罵賈似道,並為周密所譏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