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中國人在取正式名字之前都要先取個小名。小名是人在少兒時所用的名字,又稱乳名、奶名、幼名或小字。我國取小名的習慣起源很早。在上古時期,人們都在出生後不久取名,其目的隻求能與別人區分開來,而不大講究名字是否典雅。如周公之子名禽,孔子之子名鯉,春秋時魏公子名蟣虱,漢代司馬相如名犬子。
在古代,上至帝王將相下至黎民百姓,人人都有小名。如魏武帝曹操小名阿瞞,南朝宋武帝劉裕小名寄奴,北朝魏太武帝拓跋燾小名狒狸伐,北周文帝宇文泰小名黑獺,宋孝宗趙奮小名小羊.明太祖朱元璋小名重八。上述這些.無不都是稱孤家寡人的帝王。至於一些聖賢名臣.也都有小名。如孔子小名丘,王獻之小名官奴,陶淵明小名溪狗,謝靈運小名客兒,王安石小名獾郎。男人如此,女人也不例外。如漢武帝皇後小名阿嬌,唐壽昌公主小名蟲娘,明代女畫家馬月嬌小名元兒,等等。從這些名字可以看出.古人取小名時帶有很大的隨意性。
現代人取小名,情況更加普遍。其中包括一些名人的小名,蔡元培小名阿培,閻錫山小名萬喜子,周恩來小名大鸞,彭德懷小名真伢子.郭沫若小名文豹。郭沫若還自己說過小名的來源。他在《少年時代》一書中寫道:“我母親說我受胎的時候,夢見一個小豹子突然咬著她左手的虎口,便一覺醒了。所以,我的乳名叫文豹。”
由於小名一般隻在家庭內部使用.所以,不僅古人不重視,而且現代人也很隨意。如“小毛”、“小狗”、“小花”、“小囡”等一些似乎登不得大雅之堂的名字,目前在城鄉各地的學齡前兒童中仍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