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淡如
靜瑜是一個熱心的社工。某一年,她負責幫助6位曾受過暴力傷害的小朋友,讓他們不再自閉,重新恢複交朋友、接觸人群的能力。
在她覺得時機已經成熟的時候,她決定辦一個烤肉大會,邀請社區裏某個教會團體的小朋友聯歡。
本以為自己已經跟小朋友們“說”好了,這30位小客人都是很友善、很有禮貌的,他們也要盡到主人待客的責任,但當30位小朋友“衝”進來的時候,這6位小主人還是躲在房子的角落,像一群受驚嚇的小雞。
不管靜瑜怎麼勸,這6隻顫抖的“小雞”還是沒有辦法主動和別人交談。
她靈機一動,想到一個辦法:“以前都是我弄東西給你們吃,現在老師也累了,希望能夠吃幾片烤肉,有沒有人願意烤給我吃呢?”
這6位小朋友竟然馬上答應了,很迅速地開始烤肉給老師吃,接著又烤給其他的社工叔叔阿姨吃。做上了癮之後,他們很自然地與所有的小客人分工合作,在完全沒有被勉強的情況下,其樂融融地開始交起朋友來。
靜瑜沒有想到,一個小小的請求,竟然可以達到這麼好的效果。
平日,都是她在擔任給予者的角色,也感受到了“施比受更有福”。但讓她驚訝的是,一直受幫助的小朋友,從給予中才會得到真正的自信。
每個人都希望成為一個有用的人,而不是一個永遠受到幫助的人。
我也曾在報紙上讀到一個溫馨的小消息:有個老師一改傳統,讓班上每個小朋友都有機會當“長”,反而讓大家感情更好、成績更進步,也更喜歡到學校上課了。
如果學生很懂事,就讓他當“董事長”。
如果他負責關鎖教室門窗,就是“所長”。
願意倒垃圾,就是“社長”。
隻要能夠贏過自己,就是“營長”。
這種論功行賞的方式很新穎,也很讓人感動。
榮譽感不必從惡性競爭中獲得,負小小責任就能得到。
這也讓我思考到:有時,我們過度熱心地扛起所有責任,反而讓自己所愛的人失去功能。扛起所有責任,久了就累了疲了,不想再做那麼多,卻會讓失能的人反過來責怪我們:“為什麼你變了”或“原來你以前都是騙我的”。
難怪我認識的一位女性主義者有句名言:“當一個女人沾沾自喜地說,如果男人沒有她,連內衣褲都找不到的時候,其實是兩人關係最危險的時候。”
在關愛與信賴的前提下,讓我們所愛的人不要失去自我負責的功能,才是對他們最好的幫助。
編輯出版“讀者叢書”是一項有難度的工作。首先,提出選題是需要創意的。這套叢書是在讀者雜誌社同仁於1997年出版的讀者叢書的基礎上編輯而成的,因此,這裏麵蘊涵著他們的智慧和汗水。
其次,編選文章也是有難度的,從《讀者》雜誌上選出精品,就如同從節日豐盛的菜單上挑出一道佳肴一樣困難,樣樣都是精品,難以割舍。所以,“讀者叢書”付梓出版了,但我們並沒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而是誠惶誠恐,恐怕辜負了各位同仁和廣大讀者的厚望。因為我們工作中肯定還存在很多紕漏和不足,在此懇請各位同仁和廣大讀者見諒並批評指正!
“讀者叢書”之所以能出版,首先是得到了讀者出版集團、讀者雜誌社、讀者出版集團期刊營銷部各位領導和同仁的大力支持和鼓勵,沒有他們的關心和幫助,編輯出版這套叢書是不可能的。因此,在叢書出版之際,首先向關心、支持這套叢書編輯出版工作的各位領導和同仁表示最誠摯的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