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1 / 3)

職業道德基本知識

一、道德的含義和特點

人們在社會的各個領域進行著各種活動,要與他人以及社會的整體發生各種聯係。保持正常的社會生活秩序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除法製手段以外,還需要一定的規則和規範來約束人們的行為,調整人們的關係,這種規範就是道德。道德和法律是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相互滲透、相互補充的兩類社會規範,都是調整人們行為的規則和尺度,也是廣大公民必備的基本素質。那麼,道德的確切含義是什麼呢?道德是由一定社會經濟關係所決定,以善惡為評價標準,依靠社會輿論、傳統習慣和人們內心信念的力量,調整人與人、個人與社會之間關係的行為規範的總和。它規定了人們應該怎樣做和不應該怎樣做,應該做什麼和不應該做什麼,通俗地說,道德就是一種為人處世應該遵循的行為準則。

道德作為一種意識形態,與其他意識形態,如政治、法律、文化、教育等都是社會存在的反映,主要是社會經濟基礎的反映,並且為一定的社會經濟基礎服務。社會意識形態又具有相對獨立性,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作用,這是各種社會意識形態的共同特點。然而,道德作為意識形態的特殊形式,又有它自身的特點。

首先,道德是靠社會輿論、傳統習慣和個人內心信念等非強製力量發揮其作用的。盡管道德同法律、政治等社會意識形態一樣屬於行為規範方式,但是道德與法律等行為規範方式不同,法律屬於強製性規範,它依靠國家強製力來實現,需要國家專門機構來製定和執行;而道德則屬於非強製性規範,它不是靠強製力來實現的,不需要專門機構來製定和執行,而是靠社會輿論和個人內心信念等非強製力量來倡導和維持的。

其次,道德調節各種關係的範圍比法律廣泛得多。人們的社會生活是紛繁複雜的,為了穩定社會秩序和調節人們之間的關係,需要製定法律條文或行政紀律。但法律隻對觸犯法律條文的行為實行製裁,而有許多法律條文無法規定和“幹預”的,則主要依靠道德規範進行調節。如職業生活中的服務態度、公共場所的禮貌行為等。

第三,道德具有相對的穩定性。道德不像法律、政策那樣,可以立即製定出來頒布實施,或者及時修改或廢除,而是經過長期的曆史過程逐漸形成的。經過長期的發展、傳承,經過輿論的不斷灌輸和潛移默化的影響,某些道德意識和道德觀念已經紮根於人們的心靈深處,與人們的情感、信念結合起來,形成根深蒂固的傳統習慣和風尚。這種群眾性的傳統習慣和風尚,往往具有極大的保守性和穩定性。

二、職業道德

在人類社會的各個階段,道德是不相同的。而具體在某一社會中,社會生活大體又可以劃分為職業生活領域、家庭生活領域、公共生活領域三大領域。反映各個領域的道德,相應的就有職業道德、家庭道德和社會公德。

職業道德是社會道德體係中的一部分,是社會道德在人類職業生活中的具體表現,它有著自己特殊的內容和形式,有著特殊的功能和價值。

職業道德,就是從事一定職業的人們在特殊的職業關係中,在長期職業活動的基礎上形成的,具有自身職業特征的,在履行其職責過程中理應遵循的道德規範和行為準則的總和。它既是一般社會道德在特定的職業活動中的具體體現,又突出了在特定職業領域內特殊的道德要求。它既是對本行業人員在職業生活中行為準則的要求,又是本行業人員對社會所承擔的道德責任和義務。職業道德是所有從業人員在職業活動中應遵循的行為準則,涵蓋了從業人員與服務對象、職業與職工、職業與職業之間的關係。隨著現代社會分工的發展和專業化程度的增強,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整個社會對從業人員職業觀念、職業態度、職業技能、職業紀律和職業作風的要求越來越高。要大力倡導以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為主要內容的職業道德,並激勵人們在職業活動中不斷加強自身的職業道德修養。

(一)職業道德的特點

1.職業道德具有職業性和適用範圍的有限性

職業性是職業道德的基本特征。職業道德是隨著職業活動的發展而不斷完善和發展的。不同的職業有著不同的職業利益和要求,因此在職業活動中就具有不同的職業責任和職業義務,從而也就形成了各自特定的交往關係和職業道德的具體規範。如醫務人員和患者、教師和學生、商家和消費者之間在交往過程中,醫務人員的職業道德應該是救死扶傷、發揚革命的人道主義精神;教師應是熱愛學生,教書育人;商家應是買賣公平,貨真價實等。同時,職業道德具有特定的調節範圍。職業道德主要是用以約束本職業人員,並調整他們同職業對象的關係。如一名醫師,其職業道德調節的範圍主要是醫務人員之間、醫師與患者之間的關係,超出醫師這個職業範圍,其職業道德就起不到調節和約束作用了。

2.職業道德具有穩定性和曆史繼承性

在同一職業活動中,人們具有共同的勞動對象、勞動內容和相近的勞動方式,以及接受相同的職業教育訓練,從而在同行業的從業人員中形成了特有的職業心理、職業品質、職業傳統以及職業生活方式。這樣世代相傳,也就使職業道德具有了相對的穩定性和必然的曆史繼承性。如急人所難、救死扶傷從古到今始終是醫務人員的職業道德。

3.職業道德表達形式的多樣性和具體性

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社會分工越來越細,職業也就越來越多。由於各種職業的服務對象、服務內容和服務方式以及對社會所承擔的職責不同,即使在同一職業中,由於具體工作崗位和業務活動的不同,其職業道德的要求也會具有明顯的差別。為了保證職業活動的正常進行,各行各業根據其職業的特殊要求而規範了較為具體、細致的職業行為準則,因此其表達形式也多種多樣。

4.職業道德兼有強烈的紀律性

紀律也是一種行為規範,它是介於法律和道德之間的一種特殊的規範。它既要求人們能自覺遵守,又帶有一定的強製性。就前者而言,它具有道德色彩;就後者而言,又帶有一定的法律色彩。也就是說,一方麵遵守紀律是一種美德,另一方麵,遵守紀律又帶有強製性,具有法令的要求。因此,職業道德有時又以製度、章程、條例、守則的形式表達出來,讓從業人員認識到職業道德又具有紀律的規範性。

(二)職業道德的社會作用

職業道德是社會道德體係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一方麵具有社會道德的一般作用,另一方麵又具有自身的特殊作用,具體表現在:

1.調節職業活動中從業人員內部以及從業人員與服務對象間的關係

職業道德的基本職能是調節職能。它一方麵可以調節從業人員內部的關係,即運用職業道德規範約束內部人員的行為,促進內部人員的團結與合作。如職業道德規範要求各行各業的從業人員都要團結、互助、愛崗、敬業、齊心協力地為發展本行業、本職業服務。另一方麵,職業道德又可以調節從業人員和服務對象之間的關係。如職業道德規定了製造產品的工人要怎樣對用戶負責;營銷人員怎樣對顧客負責;醫師怎樣對患者負責等。

2.有助於維護和提高本行業的信譽

一個行業、一個企業的信譽,是指企業及其產品和服務在社會公眾中的信任程度。提高企業的信譽主要靠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而從業人員具有較高職業道德水平是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的有效保證。若從業人員職業道德水平不高,就很難生產出優質的產品和提供優質的服務。

3.促進本行業的發展

行業、企業的發展有賴於高的經濟效益,而高的經濟效益來源於員工的較高素質。員工素質主要包括知識、能力、責任心三個方麵,其中責任心是最重要的。而職業道德就是要求從業人員責任心要強,因此,職業道德能促進本行業的發展。

4.有助於提高全社會的道德水平

職業道德是整個社會道德的主要內容。職業道德一方麵涉及每個從業者如何對待職業和對待工作,同時也是一個從業人員的生活態度、價值觀念的表現,具有較強的穩定性和連續性。另一方麵,職業道德也是一個職業集體、甚至一個行業全體人員的行為表現,如果每個行業、每個職業集體都具備優良的道德,對整個社會道德水平的提高會發揮重要作用。

(三)社會主義職業道德規範

社會主義職業道德是社會主義道德原則在職業運動中的體現,是每個勞動者在職業活動中必須遵循的行為規範。社會主義職業道德除具有職業道德的共性之外,還具有自己的特殊性。它批判地繼承了曆史上職業道德的優秀遺產,是建立在公有製基礎之上的一種嶄新的職業道德。集體主義是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基本原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核心,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是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基本規範。

1.愛崗敬業

愛崗敬業是職業道德的核心和基礎,是社會主義主人翁精神的表現。愛崗敬業就是要求人們熱愛自己的本職工作,用一種恭敬嚴肅的態度對待自己所從事的職業,在職業崗位上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忠於職守、盡職盡責,出色地做好本職工作,做到幹一行,愛一行。

2.誠實守信

誠實守信是職業生活的基本規範,是職業在社會中生存和發展的基石。誠實守信就是人與人之間、單位與單位之間要真誠、講信用。它是公民為人處世的基本準則,也是任何機關和企事業單位行為的基本準則。

3.辦事公道

辦事公道是處理職業內外關係的重要行為準則,是一切行業、崗位必須遵守的職業道德。辦事公道是以國家法律、法規,各種紀律、規章以及公共道德準則為標準,要求從業人員在職業活動中站在客觀公正的立場上,秉公辦事,清正廉潔,公平、公正地做事和處理問題。

4.服務群眾

服務群眾是為人民服務的道德核心在職業道德中的具體體現,是職業道德要求的目標指向的最終歸宿,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和各個服務行業從業人員必須遵守的道德規範。服務群眾就是要求從業人員在職業活動中一切為群眾著想,虛心聽取群眾意見,全麵了解群眾需要,及時為群眾排憂解難,真正做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5.奉獻社會

奉獻社會是人生價值的具體體現,是為人民服務和集體主義精神的最好體現,是職業道德的本質特征。奉獻社會的實質是奉獻。奉獻精神體現在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和服務群眾的各項要求之中,它是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最高要求、最終目標和最高境界。它要求從業人員在職業活動中要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主動承擔社會義務,顧全大局,不計較個人得失,當部門、單位或者個人利益與國家、社會整體利益發生衝突時,應把國家、社會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必要時勇於犧牲局部和個人利益。

三、醫藥職業道德

醫藥職業道德是調節醫藥工作者與患者,醫藥工作者之間以及醫藥工作者與國家、集體之間的關係的行為規範的總和。醫藥職業道德是社會主義職業道德在醫藥領域的具體表現,具有醫藥職業特征,且直接關係到人們的生命健康,關係到千家萬戶的悲歡離合。所以醫藥職業道德在整個職業道德體係中有其特殊地位,為全社會所關注。加強醫藥職業道德教育對提高治療質量,保障人們身體健康,發展醫藥事業都有積極的影響。

(一)醫藥職業道德的特點

醫藥職業道德與其他職業道德一樣,都是上層建築領域中的組成部分,但具有自己的特點:

1.醫藥職業道德的全人類性

醫藥職業道德的全人類性是由於醫藥學是人類同疾病鬥爭的科學,是為全人類健康服務的,從業人員的首要職責是提供安全有效的藥品,它本身並不直接涉及階級的利益。在長期的實踐中形成了適用於一切階級的公共醫藥職業道德準則,這就是人道主義思想的體現。

2.醫藥職業道德的嚴肅性

醫藥產品的研製、生產、經營和使用都要按照國家製定的藥事法律法規進行。藥事法律法規是維護人們身體健康、保證醫藥行業在市場經濟中公平競爭的法律依據。依法生產、經營和使用藥品不僅是法律規定,也是醫藥職業道德所要求的。

3.醫藥職業道德的平等性

對疾病患者一視同仁,不論男女老幼、職務高低、生人熟人都應平等相待。

4.醫藥職業道德的連續性

我國是曆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曆來以注重道德禮儀而著稱於世。人們在世代相傳的醫藥職業實踐中形成的道德觀念、道德意識和道德習慣,具有曆史繼承性和連續性。

(二)社會主義醫藥職業道德的原則

社會主義醫藥職業道德原則是所有從業人員在醫藥領域活動和實踐中應遵循的根本原則,是評價與衡量每個人的行為和思想品質的最高道德標準。醫藥領域的實踐都與人們的健康緊密聯係,這決定了醫藥職業道德的基本原則應包括:

1.救死扶傷,實行革命的人道主義

救死扶傷,實行革命的人道主義是醫藥職業道德的一個基本原則。隻有實行革命的人道主義,才能真正體現人民當家做主的地位。人道主義是古今中外醫藥道德的精華所在,它的核心是尊重人的生命,一視同仁,治病救人,關心和同情患者。實行人道主義也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