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一章(下)(1 / 3)

黃連

【來源】毛茛科植物黃連、三角葉黃連或雲南黃連的幹燥根莖。商品分別習稱“味連”、“雅連”、“雲連”。

【產地】味連主產於重慶、四川、湖北地區;雅連主產於四川省;雲連主產於雲南省。

【性狀】味連多集聚成簇,常彎曲,形如“雞爪”,單枝根莖長3~6cm,直徑3~8mm;表麵灰黃色或黃褐色,粗糙,有不規則結節狀隆起、須根及須根痕,有的節間表麵平滑如莖稈,習稱“過橋”;上部多殘留褐色鱗葉,頂端常留有殘餘的莖或葉柄;質硬,斷麵不整齊,皮部橙紅色或暗棕色,木部鮮黃色或橙黃色,呈放射狀排列,髓部有的中空。氣微,味極苦。

雅連多為單枝,略呈圓柱形,微彎曲,形如“蠶狀”,長4~8cm,直徑0.5~1cm,“過橋”較長;頂端有少數殘莖。

雲連多為單枝,較細小,彎曲呈鉤狀,形如“蠍尾”。

【飲片】黃連為不規則薄片或碎塊;切麵皮部暗棕色,木部鮮黃色或橙黃色,呈放射狀排列,髓部有時中空。

酒黃連形如黃連片,周邊棕褐色,切麵皮部暗棕色,木部棕黃色偶見焦斑。具炒香氣而略帶酒香。

薑黃連形如黃連片,周邊暗棕色,切麵木部棕黃色。帶薑的辛辣味。

萸黃連形如黃連片,周邊棕色,切麵木部棕黃色。有吳茱萸的辛辣昧。

【功效】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白術

【來源】菊科植物白術的幹燥根莖。

【產地】主產於浙江、湖南、安徽等地。

【性狀】為不規則的肥厚團塊,長3~13cm,直徑1.5~7cm。根莖下部向兩側膨大,似如意,習稱“雲頭”;向上漸細或留有一段地上莖,似仙鶴脖,習稱“鶴莖”或“白術腿”。表麵灰黃色或灰棕色,有瘤狀突起及斷續的縱皺和溝紋,並有須根痕,頂端有殘留莖基和芽痕。質堅硬不易折斷。斷麵不平坦,皮部窄,黃白色;木質部淡棕色,略有“菊花紋”,有棕黃色的點狀油室(習稱“朱砂點”)散在;烘幹者斷麵角質樣,色較深或有裂隙。氣清香,味甘、微辛,嚼之略帶黏性。

【飲片】白術呈不規則片狀,厚約3mm,切麵中間有棕色環紋,中心有菊花紋、棕黃色小點以及破裂空隙。周邊外皮灰黃色或灰棕色,可見有瘤狀突起。氣清香,昧甘、微辛。

土白術形如白術片,表麵杏黃土色,附有細土末。

炒白術形如白術片,偶見焦斑。有焦香氣。

【功效】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

蒼術

【來源】菊科植物茅蒼術或北蒼術的幹燥根莖。

【產地】茅蒼術主產於江蘇、湖北等地;北蒼術主產於河北、山西等地。商品分別習稱“南蒼術”、“北蒼術”。

【性狀】茅蒼術呈不規則連珠狀或結節狀圓柱形,略彎曲,偶有分枝,長3~10cm,直徑1~2cm;表麵灰棕色,有皺紋、橫曲紋及殘留須根,頂端具莖痕。質堅實,斷麵黃白色或灰白色,散有多數橙黃色或棕紅色油點,習稱“朱砂點”;暴露稍久,可析出白色細針狀結晶,習稱“起霜”或“吐脂”。氣香特異,味微甘、辛、苦。

北蒼術呈疙瘩塊狀或結節狀圓柱形,長4~9cm,直徑1~4cm;表麵黑棕色,除去外皮者黃棕色。質較疏鬆,斷麵散有黃棕色油點,不“起霜”。香氣較淡,味辛、苦。

【飲片】蒼術呈不規則類圓形或條形厚片,邊緣不整齊。切麵黃白色或灰白色,散有多數橙黃色或棕紅色油點。周邊灰棕色。

麩炒蒼術形如蒼術片,表麵深黃色或膠黃色,有香氣。

【功效】燥濕健脾,祛風,散寒,明目。

天麻

【來源】蘭科植物天麻的幹燥塊莖。

【產地】主產於四川、湖南、雲南等地。

【性狀】呈橢圓形或長條形,略扁,皺縮而稍彎曲,長3~15cm,寬1.5~6cm,厚0.5~2cm。表麵淡黃白色至淡黃棕色,有縱皺紋及由潛伏芽排列而成的橫環紋多輪。冬麻頂端有紅棕色至深棕色幹枯的芽苞(習稱“鸚哥嘴”),春麻有殘留莖基;另一端有自母麻脫落後的圓臍形疤痕,習稱“肚臍疤”。質堅硬,不易折斷。斷麵較平坦,黃白色至淡棕色,角質樣。氣微,味甘。

【飲片】天麻片為不規則形的薄片,表麵黃白色或淡棕色,邊緣具縱裂紋;質堅脆,切麵光亮,角質樣,半透明。

【功效】平肝,熄風,止痙。

厚樸花

【來源】木蘭科植物厚樸或凹葉厚樸的幹燥花蕾。

【產地】主產於四川、湖北等地。

【性狀】花蕾呈長圓錐形,長4~7cm,基部直徑1.5~2.5cm。紅棕色至棕褐色。花被多為12片,肉質,幹後革質,外層花被呈長方狀倒卵形,內層呈匙形。雄蕊多數,花藥條形,淡黃棕色,花絲寬而短。雌蕊心皮多數,分離,螺旋狀排列於圓錐狀的花托上。花梗長0.5~2cm,密被灰黃色茸毛。質脆,易破碎。氣香,味淡。

【功效】行氣,化濕。

芫花

【來源】瑞香科植物芫花的幹燥花蕾。

【產地】主產於安徽、江蘇等地。

【性狀】花常3~7朵簇生於短花軸上,基部有苞片1~2片或脫落為單朵。單朵花蕾呈棒槌狀,多彎曲,長1~1.7cm,直徑約0.15cm;花被筒表麵淡紫色或灰綠色,密被短柔毛,先端4裂,裂片淡紫色或黃棕色。質軟。氣微,味甜、微辛辣。

【功效】瀉水逐飲,解毒殺蟲。

丁香

【來源】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幹燥花蕾。

【產地】主產於坦桑尼亞、馬達加斯加等國。

【性狀】藥材略呈研棒狀,長1~2cm;花冠圓球形,花瓣4片,覆瓦狀抱合,棕褐色至褐黃色,花瓣內為雄蕊和花柱,搓碎後可見眾多黃色細粒狀的花藥;萼筒圓柱形,略扁,表麵紅棕色或棕褐色,指甲劃之,顯油痕,上部有4枚三角狀萼片,十字形分開;質堅實,富油性。氣芳香濃烈,味辛辣,有麻舌感。

【功效】溫中降逆,補腎助陽。

桂子

【來源】肉桂的幹燥幼嫩果實。

【性狀】形似丁香,又稱桂丁香。宿存花被管杯狀,黑棕色,直徑約0.4cm。基部漸狹延伸成柄狀。果實扁圓形,淡棕色,包於宿存花被管內,頂部外露,微有光澤,中央有圓點狀突起的柱頭殘跡。質堅硬。有特異香氣。

【功效】散寒止痛。

鬧羊花

【來源】杜鵑花科植物羊躑躅的幹燥花。

【產地】主產於安徽、江蘇等地。

【性狀】呈喇叭狀,頂端卷曲,花瓣5裂片,基部連合成筒狀;雄蕊5枚,較長;雌蕊圓錐形。表麵橙黃色或黃褐色,密生毛茸。味微苦。

【功效】麻醉,鎮痛,鎮靜。

番紅花

【來源】鳶尾科植物番紅花的幹燥柱頭。

【產地】主產於西班牙、希臘等國。

【性狀】幹紅花由多數柱頭集合而成鬆散線團,柱頭3分枝,長約3cm,暗紅色,上部較寬而略扁平,頂端邊緣顯不整齊的齒狀,內側有一短裂隙,下端有時殘留一小段黃色花柱。體輕,質鬆軟,無油潤光澤,幹燥後質脆易斷。氣特異,微有刺激性,味微苦。入水浸泡,柱頭膨脹而呈長喇叭狀,在短時間內,用針撥之不碎,並使水染成黃色。

濕紅花柱頭紅棕色,有油潤光澤。

【功效】活血化瘀,涼血解毒,解鬱安神。

洋金花

【來源】茄科植物白花曼陀羅的幹燥花朵。

【產地】主產於江蘇、廣東、福建等地。

【性狀】商品為數十朵捆成一把,花皺縮成卷條狀。花萼筒狀,5裂,長5~5.5cm,表麵黃綠色,被毛茸。花冠漏鬥狀,黃白色或淡黃棕色,5裂,長12~13cm,裂片先端尖長,裂片之間稍有凹陷,花冠筒上有粗棱線5條,每棱兩側具一縱脈。雄蕊5枚,花絲著生花冠筒基部。雌蕊1枚,柱頭棒狀。氣微,味微苦。

【功效】平喘鎮咳,鎮痛解痙。

柏子仁

【來源】柏科植物側柏的幹燥成熟種仁。

【產地】主產於山東、河南等地。

【性狀】呈長卵形、長橢圓形,長4~7cm,直徑1.5~3cm。頂端略尖,有深褐色小點,基部鈍圓。表麵淡黃棕色或黃白色,外有膜質內種皮包被,質軟,富油質。微有香氣,味淡而有油膩感。

【功效】養心安神,止汗,潤腸。

五昧子

【來源】木蘭科植物五味子的幹燥果實。習稱“北五味子”。

【產地】主產於吉林、遼寧、黑龍江。

【性狀】果實呈不規則球形或扇球形,直徑5~8mm;表麵紅色、紫紅色或暗紫紅色,皺縮;果皮肉質柔軟,種子1~2粒。種子腎形,表麵棕黃色,具光澤;種皮薄而脆。果皮氣微,味酸。種子破碎後,有香氣,味辛辣而微苦。

【飲片】酒五味子表麵紫黑色或黑褐色,質柔潤或稍顯油潤,微具酒氣。

蜜五味子色澤加深,略顯光澤。

【功效】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

南五味子

【來源】木蘭科植物華中五味子的幹燥果實。

【產地】主產於湖北、陝西、華中等地。

【性狀】果實呈不規則球形或扇球形,直徑3~6mm;表麵棕紅色或暗紅色,幹癟肉薄,果肉緊貼種子上二。種子1~2粒。種子腎形,表麵棕黃色,具光澤;種皮薄而脆。果皮氣微,味酸。種子破碎後,有香氣,味辛辣而微苦。

【飲片】酒五味子表麵紫黑色或黑褐色,質柔潤或稍顯油潤,微具酒氣。

蜜五味子色澤加深,略顯光澤。

【功效】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

母丁香

【來源】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幹燥近成熟果實,又名雞舌香。

【性狀】呈長倒卵形至長橢圓形,長1.5~3cm,直徑6~10mm。頂端有齒狀萼片4枚,向中央彎曲成鉤狀,基部有果柄痕。表麵棕褐色或黃棕色,多細皺紋。果皮和種皮可剝離。種仁倒卵形,暗棕色,由兩片子葉抱合而成,肥厚,形如雞舌。質較硬,難破碎。氣香,味麻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