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得心應“口”的說服說話技巧(1)(1 / 3)

說服他人使其相信並產生行動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掌握說服他人的說話技巧,已成為我們每個人必備的能力之一。拿破侖說:“勝利的曙光時刻招引著你,隻要你願意開始準備,而培養說服力也不例外。”

1.動之以情,攻心為上

美國管理大師德魯克在《管理藝術精粹》中寫道:“沒有人曾經靠爭論說服任何人。你用以爭論的事實和理由會是100%鐵一般的強硬,盡管這樣,如果他不願同意,你決不會說服任何人。你會用最荒謬的爭辯來反對,而他就是不服。不要急躁,要鎮靜和虛心,重要的是贏得他的心,而不是他的智力,那麼你可能有使他讚同你的希望。但絕不要通過冷漠的推理和爭論。”

說服不隻是一種理性推論,更重要的是一種心理互動過程,這個過程的進展綜合了知、情、意諸因素。由於說服的對抗性特征,或多或少地會給受勸人帶來心理上受脅迫的感覺,產生冷漠、反感等抵觸情緒或逆反心理。因此,以理服人雖說是說服的基本方法,但僅僅有“理”不一定能服人,還需輔之以“情”,用“情”來填補對方自尊的“空洞”,平衡對方的挫折心理,拉近與對方的情感距離,情通後理達。

有一天,一位老態龍鍾的婦人來找林肯律師,哭訴自己被欺侮的事。這位老婦人是獨立戰爭時期一位烈士的遺孀,每日就靠撫恤金維持風燭殘年。前不久,出納員竟要她交付一筆手續費才準領錢,而這筆手續費卻等於撫恤金的一半,這分明是勒索!素有修養的林肯聽後怒不可遏,他安慰了老婦人,決定幫助她打這個官司。

法庭開庭了,因為那個狡猾的出納員是口頭進行勒索的,這樣原告證據不足,被告矢口否認,情況顯然不妙。輪到林肯發言了,上百雙眼睛緊盯著他,看他有沒有辦法扭轉形勢。

林肯用婉轉的嗓音,首先把聽眾引入到對美國獨立戰爭的回憶。他兩眼閃著淚花,用真摯的感情述說革命前美國人民所受的苦難,述說愛國誌士是怎樣揭竿而起,又怎樣忍饑挨渴地在冰天雪地裏戰鬥,為澆灌“自由之樹”而灑盡最後一滴鮮血。突然間,他的情緒激動了,言辭有如夾槍帶劍,鋒芒直指那位企圖勒索烈士遺孀的出納員,最後他以巧妙的設問,做出令人聽之怦然心動的結論:

“現在事實已成為陳跡,1776年的英雄早已長眠地下,可是他們那衰老而可憐的遺孀,還在我們麵前,要求代她申訴。不消說,這位老人以前也是位美麗的少女,曾經有過幸福愉快的家庭生活,不過她已經犧牲了一切,變得貧窮無依,不得不向享受著革命先烈爭取得來的自由的我們請求援助和保護。試問,我們能熟視無睹嗎?”

發言至此結束,聽眾的心腑早被感動了,有的頓足捶胸,撲過去要撕扯被告,有的眼圈泛紅,為老婦灑下同情之淚,有的還當場解囊捐款。在聽眾的一致要求下,法庭通過了烈士遺孀不受勒索的判決。

一個說話者如果講話華而不實,隻追求外表漂亮,開出的隻能是無果之花。若缺乏真摯而熱烈的情感,隻是“人工仿製”的感情,雖然能欺騙聽眾的耳朵,卻永遠得不到聽眾的心,而說話者一旦講話時袒露情懷,敞開心扉,都會達到語調親切、說理虔誠、激情迸發、內容充實的效果,也就會字字吐深情,句句動人心。

鬆下電器公司還是一家鄉下小工廠時,作為公司老板的鬆下幸之助總是親自出馬推銷產品。在碰到殺價高手時,鬆下幸之助就說:“我的工廠是家小廠。炎炎夏天,工人在熾熱的鐵板上加工製作產品。大家汗流浹背,卻努力工作,好不容易製出了產品,依照正常利潤的計算方法,應當是每件××元承購。”

對方一直盯著他的臉,聽他敘述,聽完之後,展顏一笑說:“哎呀,我可服你了,賣方在討價還價的時候,總會說出種種不同的話,但是你說得很不一樣,句句都在情理之中。好吧,我就照你說的買下來好啦。”

鬆下幸之助的成功,首先在於他真誠的態度。他強調自己是依照正常的利潤計算方法確定價格的,自己並無貪圖非分之財之意,他也同時暗示對方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這就便對方調整角度,與其達成了共識。

鬆下幸之助的語言充滿情感,他描繪了工人勞作的艱辛,創業的艱難,勞動的不易,語言樸素、形象、生動,語氣真摯、自然,喚起了對方的切膚之感和深切同情。

正如對方所說的,鬆下幸之助的話“句句都在情理之中”,對方接受自然也就在情理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