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是福,對子女來說,父母的健康就是兒女最大的福氣;健康是金,對父母來說,健康也是兒女最大的財富。父母的長壽,首先得以健康作為前提條件,而父母的最大心願就是永遠都不要生病,當然,擁有健康的身體才是中老年人活得輕鬆自在、健康快樂的基本保障。
但是,疾病永遠都像一位不速之客,隨時隨地都有可能光顧降臨。那麼,從內心深處去關愛父母也是兒女們應該盡的責任與義務,父母的健康本來就是子女的福分。子女最大的安慰,也莫過於父母擁有健康的身體,所以,想要好好孝敬父母,首先就應該從關愛他們的健康開始。
隨著時代的進步,科技的發展,大量的新鮮科研成果運用於實踐。社會的文明、發達程度不斷向前,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中老年人作為社會成員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他們的物質生活也得到了明顯改善。因此,在物質需求基本得到滿足和保證的條件下,更多的老年人也開始關注自己的心理需求。
每個中老年人都希望自己能夠快樂、健康又長壽,但是光靠有病吃藥肯定是不行的。根據長壽研究中的一項調查數據顯示:醫藥隻占健康因素的8%,要想長壽,還必須明白自己的力量,更需要懂得自己關愛自己,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最好掌握一定的養生智慧,這是目前中老年人養生長壽最關鍵的因素。
由於中老年人的機體以及各種器官的老化,病痛的折磨,生活的自理能力也會逐漸下降,這個時期的老人往往會出現消極、自卑、抑鬱的不良情緒或者不健康心理,這時就更加需要晚輩們的關懷、更需要親情的嗬護。
因此,孝敬老年人,除了物質上充足的供給之外,還應該給予更多的心理慰藉。如果中老年人缺少心靈上的安慰和感情上的溝通,那麼,再多的金錢和物質都顯得蒼白無力。經過了漫長時間的洗滌,人類也終於擺脫了文明道路上的重重迷霧和繁茂蕪雜,終於悟出了生命的真諦在於對人本身的終極關懷,同時也創造出了更多的實現終極關懷的有效方法,讓中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
同時,也希望廣大的中老年人在健康養生的過程中,盡量減少對藥物的依賴,重建對身體的信心。因為求醫不如求己,想要獲得健康的最大智慧就是把健康的基點放在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之上。也隻有這樣才能真正享受生活,享受幸福,享受晚年,享受不生病的快樂人生。
對於中老年朋友來說,適當地學習中老年心理學,及時了解中老年人的心理知識和特點,有利於他們正確地處理家庭生活,有利於增強生活情趣,有利於防止身心疾病,有利於延年益壽,防止和延緩衰老的過程。當中老年人的心理活動一旦出現衰退、偏差、障礙時,都可以及時通過自我調節得以糾正,更好地指導自己將不良情緒轉變過來,同時也大大地增強了自我的心理素質與抗病信心。
本書根據新的健康理念,結合中老年人的身心特點,針對現代社會中老年人心理方麵所存在的各種問題,進行了科學合理的詮釋,並且還配有合理的建議,可以幫助廣大的中老年朋友對中老年心理學產生充分興趣的朋友以及那些關心中老年人的廣大中青年朋友更多地了解中老年人,關愛中老年人,並且耐心陪伴中老年人順利度過這個特殊的心理轉變期,以便祥和幸福地度過自己的晚年生活。
再次感謝為本書編寫所付出努力的同仁們,郝言言、蘇文濤、薛英祥、薛翠萍、唐傳漢、唐文俊、王春曉、史霞、馬牧晨、張寧寧、邵瑩、石柳、李青、趙豔、唐正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