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水果(七)(3 / 3)

栽培要點適宜早熟栽培,北京地區春日光溫室12月下旬至1月上旬播種,4月中、下旬采收,春大棚3月上、中旬播種,6月上、中旬采收。選擇通透性良好的沙壤土種植,施足基肥,以優質腐熟雞糞、餅肥為佳,生長期內可不追肥。該品種長勢中等,定植密度每畝1800-2200株。單蔓整枝,在10-19節子蔓坐果,其餘子蔓摘除,且隻留一個周正果。及時澆膨瓜水,采摘前10天停澆水,以防裂果。生長期間,如遇暴晴天氣,要采取遮光、降溫、補水等措施。果皮由青白轉乳白色,顯光澤,表皮光滑並具透光感,一般春大棚開花至采收約需32-35天。適於北京地區種植。

新皇後

品種來源新疆葡萄瓜果開發研究中心選配的厚皮甜瓜一代雜種。

特點植株生長勢強,葉色深綠,子蔓結瓜,橢圓形,未成熟前,表麵覆深色綠條斑。成熟後,表皮變為金黃色,網紋細密,瓜肉淺桔紅色,肉質細、鬆、脆,有清香味。中心折光糖15%左右,平均單瓜重4-5公斤,單株結瓜1.4個,果實發育期40-45天,中早熟。新疆地膜栽培,全生育期85-90天,一般產量每畝2500-3000公斤。

栽培要點新疆吐魯番地區地膜栽培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種。為提早上市,可溫室大棚內育苗,出苗後適當通風換氣,培育壯苗,4月份斷霜後定植田間。也可利用小拱棚田間提前播種,5片真葉時逐步去掉棚膜。行距4米,株距0.45米,每畝保留400株。單蔓整枝,7-8節後留瓜。瓜拳頭大時停止整枝。為保證果實的商品性和優良的風味,應在九成熟(果實變為金黃色)時采瓜。其它管理與當地厚皮甜瓜的管理方法基本相同。適於新疆種植。

聚聯一號

品種來源華夏甜瓜育種家聯誼會與合肥市西瓜蔬菜科學研究所合作育成。

特點植株生長勢強,株型緊湊。果實高圓,果麵灰白色,網紋細密,整齊美觀,果肉綠色,肉厚3.5厘米,肉質細軟汁多,果味鮮美,中心含糖15%。果實發育期52天,全生育期120天,平均單瓜重1.5公斤,產量每畝2000公斤。中晚熟,適宜於大棚栽培。表現優質,抗病,耐濕。

栽培要點深翻結合施基肥。一般畝施餅肥250公斤,三元複合肥50公斤。華東地區2月下旬播種育苗;3月下旬定植,株距0.5米,行距1.0米,定植密度每畝1200株。單蔓整枝,及時吊蔓、綁蔓。10節以下的側枝全部打掉,10-12節側枝第一雌花坐果,人工輔助授粉。全株留本葉25-30片。果實雞蛋大時,每株選留1-2個果。滿足果實膨大期對水分的需求。適宜我國東部地區。

聚聯二號

品種來源同聚聯一號

特點生長勢中上等,坐果整齊。果實圓球形,果麵金黃色,光皮,果肉淺綠色,肉厚3.9厘米,肉質細軟多汁,含糖15.2%,口感好。果實發育期35天左右,全生育期100天,平均單瓜重1公斤以上,畝產1500公斤以上。適合小拱棚栽培,大棚栽培效果更好。表現早熟,優質,抗病,耐濕。

栽培要點同聚聯一號。

十、其他

奧林匹亞

品種來源1978年由日本引人我國。

特點果穗大,平均穗重300-585克,果粒平均8-13克,最大16克。可溶性固形物16-19.6,品質上等。9年生單株產量15千克,比巨峰耐貯運,8月中成熟。

栽培要點注意人工蔬果,加強肥水管理。及時防治病蟲。

先鋒

品種來源1978年由日本引入我國。

特點果穗中等,平均穗重455克,最重550克,平均粒重15克,最大18克。可溶性固形物16%,品質上等。

栽培要點:與巨峰品種類似。

潘諾尼亞

品種來源1974年從匈牙利引入。

特點果穗最大重1220克,果粒最大重10克,平均粒重5.7克,可溶性固形物1%。大穗、大粒、外觀美麗,早熟,豐產,優質,耐運輸。在遼興城8月下旬成熟。

栽培要點該品種適合小棚架栽培。每畝85株。技術要與巨峰類似。適合城市近郊發展。7年生樹平均株產25千克,折合地2125千克。

紅富士(井川667號)

品種來源1977年由日本引進我國。

特點果穗最大700克,平均穗重547克,果穗最大粒重17克,平均粒重115克。為紅色晚熟鮮食品種,果穗大,果粒極大,味濃甜,但不耐運輸。9月下旬成熟。

栽培要點適合小棚架栽培,每畝栽植111株。栽植技術與巨峰品種相似。適宜城市近郊發展。4年生樹平均株產17.5千克,畝產1942.5千克。

斯帕漢布(上等漢堡)

品種來源1979年由日本引進。

特點果穗圓錐形,果穗中大,平均穗重320.5克,平均粒重6.4克,最大粒重10克,果粒橢圓形,肉質中,味甜,有草莓香,可溶性固形物14.5%,8月上旬成熟。

栽培要點注意適時采收,可用於盆栽。

巴柑檬(又名香檸檬)

品種來源1978年由意大利引入。

特點葉、花、果皮中含有芳香油,具有雅致的香氣,極似“花露水”氣味。是配製名貴的哥隆香水和各種高級花露水的主要香料,雲皮後餘下的果胚可窄取果汁,含有大量維生素C和檸檬酸,可做飲料。產量高適應性較廣。

栽培要點與柑桔類管理相同。我國廣大柑桔產區。6年生樹株產17千克,8年生樹株產32.5千克。

本地早

品種來源原產浙江黃岩。

特點果實扁圓形,果肉柔軟多汁,味甜少酸,風味濃,有香氣。品質上等。11月上旬成熟。

栽培要點以構頭橙為砧木。也可用枳為砧木。適宜氣溫較低的結區栽培。如川北、陝南漢中、閩北、江西等地區種植。主產浙江黃岩、臨海。

凱特

品種來源山東省果樹研究所科研人員於1991年從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引進了凱特接穗,通過幾年觀察鑒定嫁接繁殖和多點試栽,認為凱特適應性和抗逆性較好,適於落葉果樹產區多種土壤條件下栽培,果實經濟性狀優良,豐產,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和栽培前景。

特點樹勢強健,樹姿直立,一年生枝棕紅色,多年生枝和主枝淺棕色。表皮粗糙,皮孔大,葉片大,深綠色,近圓形。花芽大,頂端圓,半離生。花冠大,花瓣粉紅色。正常年份,凱特杏在山東泰安3月底4月初為盛花期,可持續4-6天,4月上旬出現幼果,6月上中旬果實成熟,生育期70天左右。凱特杏樹以短果枝結果為主,占果枝總量的77.2%,中、長果枝分別占10.6%和12.2%。花器發育健全,雌蕊敗育率低。自花結實力強,自然授粉座果率達25.5%。凱特杏以開花早,易成花,具有早實豐產的特點。1993年春在山東省果樹研究所苗圃(泰安)定植的一年生速成苗,當年即能形成花芽,栽後第二年開花及座果率均達10%。凱特適應性較強,在山東泰安、諸城、臨清、德州等不同土壤條件下試栽均表現生長發育良好。抗旱、耐瘠、抗鹽堿能力強,目前還未發現細菌性病害感染,表現抗病能力較強。

果實特大,平均單果重105.5克,最大果130克;果近圓形,頂平,縫合線明顯,中深,兩半部不對稱;皮橙黃色,中厚,不易剝離;完全成熟時果實肉橙黃色,硬溶質,肉質細嫩,汁液豐富,風味酸甜爽口,口感醇正,芳香葉濃,品質上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7%;果核小,扁圓形,果核,果實耐碰壓,耐貯運性好。

栽培要點①凱特杏直立性強,適於密植,株行距平原地宜2.5-4米乘以4米,山陵地宜2-3米乘以4米。②樹形以多主枝自然開心型為宜,幹高40-50厘米。留主枝4-5個,自主幹放射斜生,角度控製在60°-70°,主枝上直接培養在大、中、大結果枝組。③凱特樹勢旺,生長直立。幼樹修剪以輕短截為主,促進分枝擴大樹冠,形成較大的結果結構。進人盛果期,注意疏除背上直立旺枝,促進內膛枝組發育健壯。④凱特果大,且座果率髙,豐產,春季需有充足的養分供應開花座果和幼果發育,一般每年於9月中下旬施足基肥,以廄肥為宜,每畝5000-8000千克。

蘭州實生1號

品種來源甘肅省果樹所從蘭州大接吉中選出。

特點果實長卵圓形,品質上等,平均果重90.3克。7月上旬成熟。適宜鮮食加工。

栽培要點同常規管理。海拔一般在1200-1850米之間,年平均溫度5.1-9.1攝氏度,無霜期100-196天。年降雨量250-500毫米。年日照時數2200-2700小時。土壤疏鬆,綿土和灰鈣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