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吉妮麗吉情歌——寫在“中國南方喀斯特”申遺之際(1 / 3)

題記:“吉妮麗吉”,布依族語,意為“最美麗的地方”。

不知是哪位仙女不甘天宮的清冷寂寞,千挑萬選之後,選中了荔波來下凡。她偷偷打開天河的閘門,駕著四萬萬八千匹驍勇的水騎,飛流直下,一路騰奔,直向著環繞荔波縣城的水春河!

那積蓄了億萬斯年的天河之水,掙脫了天庭的鎖鏈,忽而野性地馳騁著神秘的舞步,騰挪,回閃,大跳;忽而狂喜地呐喊著駭異的靈語,濃烈,激越,亢奮。頃刻間就衝過莽莽蒼蒼的崇山峻嶺,浸潤著鬱鬱蔥蔥的大地,給人間奏起一曲禮讚生命的英雄交響曲!

水喲,生命的金子和銀子,自然萬物甘甜的乳汁。荔波的山峰就爭先恐後地生長起來了,一座,兩座。十座,百座。一千座,一萬座……母親的乳汁太豐腴了,旺盛的生命力便向天上、地下同時奔突,地麵上供養著錐狀、塔狀、劍狀的喀斯特群峰,地下麵供養著鍾乳石岩洞。真的是,我也是第一次聽說這個美麗的神話:這裏的每座山峰都是雙向生長的,地麵上有明河,地下麵就一定有暗河;地麵上有山峰,地下麵就一定有溶洞;地麵上有精神的訴說,地下麵就一定有靈魂的吟唱……

水喲,生命的雲霞和彩虹,七彩炫迷,照耀著千萬年的大樹、古藤、蘭花、卉草、苔蘚、泥土,把空氣都照得金亮銀亮的。於是,森林也被誘惑到水中,水有多深,樹就有多高,水有多少道曲折,藤就有多少度回環,隨物賦形,抱石而居,精騖八極,心遊萬仞。最後,連人類的自然本性亦被喚醒了還原了,也爭先恐後跳到水中,長成了一株株活動的樹;也恐後爭先鑽到衝天的瀑布裏,鍛造成一枚枚恒久的鑽石—人生閃閃爍爍,雖然每天都有洶湧的信息大潮猛撞著我們的欲望,可是在這裏,一切都返璞歸真了,聖潔的水喚起了我們體內遠古的基因,似乎使我們回歸到可望而不可即的純自然狀態……

於是,仙女笑了,牽起綠色的仙袂,飄飄蕩蕩走下山岡。奇珍異卉紛紛跳到她的頭上,編織起一隻峨冠,一株還魂草躍上她的掌心成為吉祥物。仙女永久地站在一座壁立的山峰前,背靠萬仞石峰,麵對千山萬壑,顯現出觀音菩薩的形象—在中國老百姓心中,觀音菩薩是最親近的神,他發誓不渡盡人間的苦難“誓不成佛”,人們尊敬他這種“渡人”的大境界,將此地起名為觀音峰。

觀音峰,荔波喀斯特地貌之最神秘、最美麗、最具有文學神采的代表作。

荔波乃縣製,地處雲貴高原南部邊陲的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全縣總麵積2400平方公裏,人口16萬,其中布依、水、苗、瑤等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87%,是一個少數民族聚居的“民族大家庭”。

來到荔波,就是跳進一個巨大的翡翠天坑,這裏滿眼皆綠,被聯合國專家稱為“地球腰帶上的綠寶石”。2005年由國家地理雜誌社評選,荔波戰勝新疆喀納斯、長白山天池、黃山雲海、九寨溝仙境等等江南秀色和北國風光,被評為“中國最美的地方”。

荔波喀斯特是貴州高原和廣西低地過渡地帶“峰叢喀斯特”的典型代表。它的錐狀喀斯特景觀展示了“峰叢景觀”與“峰林景觀”的相互演化與遞交,代表了大陸型熱帶—亞熱帶錐狀喀斯特地質演化和生物生態過程,滿足了世界自然遺產的三條標準:地球演變曆史主要階段的傑出範例,生態和生物演化過程的傑出範例與生物多樣性。

荔波懷中還有一個最神奇的珍寶—國家級“茂蘭自然保護區”。在當今瘡痍累累的地球上,這片保護區乃最後幾塊未被碰觸的無價寶地之一。它是地球同緯度上絕無僅有的喀斯特生態係統,擁有兩萬多公頃喀斯特原始森林,集山、水、林、洞、湖、瀑布為一體,以峻、秀、奇、幽、美、豔麗而驚世駭俗。整個區域形成了上有森林、中有石林、下有洞林,石頭上長樹、石縫裏盤根等富含科學奧秘的景象,與參天古樹、明河暗流、瀑布、深潭、山泉、溶洞等融為一體,構築成豐富多彩的罕見景色,多層次地展現了漏鬥、窪地、穀地、槽穀等原始森林景觀和盆地、洞穴、錐峰、峰叢、滯留泉、喀斯特潭等山地奇景。保護區內還有極其珍貴的動物、植物,根據迄今進行的科學考察,計有維管束植物801種,大型真菌163種,中草藥345種,苔蘚植物144種;野生動物有獸類34種,鳥類103種,兩棲類19種,魚類17種,爬行類39種,昆蟲類38種,其中多數都是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植物。多年來,中國政府對茂蘭自然保護區做了最嚴格的保護工作,養在深閨禁人識,外人不準進入。即使我們記者,也隻準在緩衝區邊緣、有專人陪同采訪,根本甭打算混進核心區。也隻有這樣,才真正保證了保護區內各種奇花異草和飛禽走獸們的幸福生活。由此,茂蘭自然保護區1988年被確定為“國家級生態示範區”,1996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納入“國際人與生物圈保護網絡”。

從1995年開始,荔波申報世界自然遺產的工作就啟動了。

2002年,世界遺產委員會根據中國喀斯特在世界上的地位,並結合目前世界上申遺的審批形勢,確定不再接受中國喀斯特的單個提名,而建議中國把世界上最好的喀斯特捆綁成“中國喀斯特”做申報。為此,中國與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世界遺產委員會和一些著名喀斯特學家等進行了接觸和交流,確定將貴州、雲南、廣西、重慶聯合捆綁申報。又經過大量艱苦而細致的工作準備,2005年9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明確批示,確定雲南石林喀斯特、貴州荔波喀斯特、重慶武隆喀斯特作為“中國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的第一批申報單位,由貴州省牽頭組織申報。

與此同時,全國其他有實力的地區,比如“雲南大理蒼山”、“江西三清山”、“山西五台山”等63個項目,也都在日夜兼程地做申報準備工作—說來這也是中華民族的幸事、好事,皆因為我們中國的好地方、好山川、好景致太多了!而最終,幸運之光終於照耀到大西南的山山水水,“中國南方喀斯特”脫穎而出,成為2007年中國向聯合國申報的唯一世界自然遺產項目;並於2006年2月通過了聯合國世遺中心的初審,順利進入2007年世界遺產大會的表決項目。

今年9月2日,IUCN專家將對中國三省市提名地進行考察,並將根據考察結果,提交2007年世界遺產大會進行表決。

消息傳來,荔波的村村寨寨沸騰了,穿著各式鮮豔民族服裝的各族群眾,湧出家門,包粽子,煮彩蛋,耍龍舞獅,載歌載舞……與此同時,他們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眼看著倒計時牌上的天數在一天天減少,聯合國專家就要來了,十年磨一劍,成敗在此一舉,荔波準備好了嗎?!

那一日,我們中央新聞采訪團一行,去踏訪茂蘭自然保護區。

山路彎彎,古藤飛繞,耳畔水聲潺潺,遠處,“江作青蘿帶,山如碧玉簪”。突然,走在前麵的人民日報記者王玉芳顫聲叫起來:

“韓小蕙,快來看呀—”

我急步趕上前去。隻見一排記者都停住了腳步,屏住呼吸,大氣兒不敢喘。前麵一米多處,正有一條三個手指粗、一米來長的細蛇,靜靜地滑過山道,其速度之快如飛毛腿導彈,“嗖”地就飛上了路邊的一枝綠藤。奇怪的是,它竟橫在那裏不動了,不慌不忙麵對著我們,好像想和我們聊聊。對峙的雙方隻有一米多距離,可以清楚地看到它那發亮的身軀上、頭上和眼睛上,都有黑色的斑點和花紋。中國文化報記者盧毅然是地質古生物係的高才生,讀過動物和植物課,大聲宣布說:“這是黑眉錦蛇,無毒。”可是,我們看著它那副要把對峙進行到底的大將風度,哪兒還有接招的膽量,趕忙先自撤退了。

名不虛傳—我早就注意到了,荔波茂蘭保護區的動物和昆蟲們都很傻,似乎一點也不注意躲避人,有時竟然還爬到我們身上來,任我們隨便拍照,就像我們答應一定給寄回照片一樣。我照了一隻4寸多長的彩色大蜈蚣,有成人的手指頭粗,身體是豔麗已極的杏黃色,兩側軀體各鑲嵌一條更加美豔的金邊,當時它懶懶地趴在山壁上,任我的閃光燈閃來閃去。我還拍攝到同樣一條漂亮的大蟲子,和大蜈蚣一般個頭,據說名字叫“馬鹿”,圓圓滾滾的和蜈蚣一樣慵懶,爬起路來宛如舞台上施施然然的小姐,可是它怎麼會和一日千裏的鹿是一家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