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初聽的時候多麼的震驚,一切已經按照雲瑤的計劃在進行。
通過層層的驗證,幾人終於進入了研發中心。
果然看到雲瑤正趴在一個木桶的邊緣,認真地看著木桶,並且和其他幾人說著什麼。
這樣的雲瑤,他們已經見怪不怪,早已經習慣。
幾人的到來並沒有吸引別人的目光,隻有諸葛茗向他們看了一眼。其他幾個人完全沒有理會他們。
雲瑤正在和四位釀酒的師傅在觀察著最新一次釀出的酒。這已經不知道是他們第多少次釀酒了,之前的每一次都有些瑕疵,難以讓人滿意。
看著木桶裏麵的發酵情形,聞著味道,雲瑤覺得這一次酒的品質應該會比上一次的好一些。
四位釀酒師傅釀酒經驗豐富,最開始對於雲瑤的一些理論完全嗤之以鼻,可是經過這麼多次的試驗,雲瑤的理論一一被證實。事實擺在眼前,他們不得不相信雲瑤。
四位釀酒師傅裏麵,資曆最老的是黃力寅,年逾六旬。一生都在釀酒,其經驗之豐富可想而知。其釀造的酒在原石十分有名,好酒的人都知道。當初為了請黃老前來,雲瑤可謂是煞費苦心。她將自己對於原石靈酒的宏偉藍圖展現在了黃老的麵前,終於激起了這位釀酒大師的豪情壯誌。
另外三位師傅也年過四旬,都是釀酒家族的人。這些家族都是小家族,世代經營一間小小的釀酒作坊為生。日積月累,他們的釀酒技藝也是令人望爾項背。他們分別是李林,鄭玉峰,毛青。
雲瑤把靈酒的未來勾畫的太過美好,凡是釀酒師,哪個人麵對這樣的藍圖能不動心呢。正是因為如此,才有了這幾人的加入。
提出靈酒的釀製,四位師傅都嚐試釀製,隻是每個人釀製出來的味道都不同。
黃老的酒味道幹烈、醇正;李林師傅的酒淡雅、溫和;鄭玉峰師傅則是甘甜、綿柔;毛青則是清香、純淨。
四位師傅的酒各具特色,無法評判哪一個最好,隻是個人喜好不同,評價的結果也就不同。
通過嚐試能夠釀製出靈酒已經是成功了一半,雲瑤對此結果十分滿意。她雖然知道釀酒的工藝,但具體的實踐遠遠比不上幾位師傅的技藝。
然而,幾位師傅釀製的酒雖然不錯,但卻無法大批量的生產。他們之前都是小作坊作業,在保證釀製酒的品質的時候卻無法保證量。
想要實現未來的藍圖,首先就需要量的保證。麵對這個難題,幾人開始苦思冥想,四位師傅更是絞盡腦汁。以前的他們完全不用考慮這個問題,那是因為他們的供應完全能夠滿足人民的需求。可是,現在卻不行了。
雲瑤與幾位師傅協議,親自觀看了每一位師傅的釀酒過程後,發現幾位師傅的工藝完全不同。
於是,為了解決問題。雲瑤不得不冥思苦想,回憶以前所學的一些知識。
根據生產方法的不同,把酒分為蒸餾酒,發酵原酒和配製酒。想要擴大生產,必須要把生產方法確定,然後把生產工藝製作出來,建立完整的生產線。
足足花費一個月的時間,雲瑤才把每種生產方法的相關知識整理完整,記錄成冊。
當看到雲瑤整理出來的結果,幾位師傅都驚呆了。這麼完整詳細的東西,他們無論如何也無法想出來的。
幾位師傅激動的看著雲瑤,黃老疑惑地問道:“雲瑤,既然你已經知道的這些詳細,為何還要請我們來呢?”這是幾位師傅心中共同的疑惑。是啊,雲瑤知道的這些東西他們聞所未聞,隻要照著來做,完全用不上他們啊。
雲瑤道:“不瞞幾位師傅,想要釀出好酒,僅是有這些東西是遠遠不夠的。理論與實際永遠存在著偏差,我隻是懂得理論而已。接下來就要靠幾位師傅把利用這些理論把我們遇到的難題解決了。我知道的是能用什麼方法大規模的生產,但幾位師傅卻是酒的品質的保證。”
看著幾位師傅,雲瑤心中暗道:如果真的如他們想的這般容易,她會耗費這麼多心血請他們前來嘛。理論知識理論,想要實現還是任重而道遠。
幾位師傅仔細地看過雲瑤的冊子後,毛青激動地說道:“原來可以釀製出這麼多種類的酒啊,就連酒的顏色都是可以控製的,真是太不可思議了。”
其他三位師傅也都是滿麵紅光,神采奕奕。雲瑤的冊子顛覆了他們的認知,讓癡迷於酒的他們迫不及待地想要進行嚐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