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信心畢竟隻是一種自我激勵的精神力量,若離開了自己所據有的條件,信心也就失去了依托,難以變希望為現實。大凡想有所作為的人,都須腳踏實地從自己的腳下踏出一條運行的路來。正如裏根要改變自己的生活道路,並非忽發奇想,而是與他的知識、能力、經曆、膽識分不開的。有兩件事樹立了裏根角逐政界的信心。
一是當他受聘通用電氣公司的電視節目主持人。為辦好這個遍布全美各地的大型聯合企業的電視節目,通過電視宣傳、改變普遍存在的生產情緒低落的狀況,裏根不得不用心良苦花大量時間巡回在各個分廠,同工人和管理人員廣泛接觸。這使得他有大量機會認識社會各屆人士,全麵了解社會的政治、經濟情況。人們什麼話都對他說,從工廠生產、職工收入、社會福利到政府與企業的關係、稅收政策等等。裏根把這些話題吸收消化後,並通過節目主持人身份反映出來,立刻引起了強烈的共鳴。為此,該公司一位董事長曾意味深長地對裏根說:“認真總結一下這方麵的經驗體會,為自己立下幾條哲理,然後身體力行地去做,將來必有收獲。”這番話無疑為裏根產生棄影從政的信心埋下了種子。
另一件事發生在他加入共和黨後,為幫助保守派頭目競選議員,募集資金,他利用演員身份在電視上發表了一篇題為“可供選擇的時代”的演講。因其出色的表演才能,大獲成功,演說後立即募集了100萬美元,以後又陸續收到不少捐款,總數達600萬美元,《紐約時報》稱之為美國競選史上籌款最多的一篇演說。裏根一夜之間成為共和黨保守派心目中的代言人,引起了操縱政壇的幕後人物的注意。
這時候傳來更令人振奮的消息,裏根在好萊塢的好友喬治·墨菲,這個地道的電影明星,與擔任過肯尼迪和約翰遜總統新聞秘書的老牌政治家塞林格競選加州議員。在政治實力懸殊巨大的情況下,喬治·墨菲憑著38年的舞台銀幕經驗,喚起了早已熟悉他形象的老觀眾們的巨大熱情,意外地大獲全勝。原來,演員的經曆,不但不是從政的障礙,而且如果運用得當,還會為爭奪選票贏得民眾發揮作用。裏根發現了這一秘密,便首先從塑造形象上下功夫,充分利用自己的優勢——五官端正,輪廓分明的好萊塢“典型的美男子”的風度和魅力,還邀約了一批著名的大影星、歌星、畫家等藝術名流出來助陣,使共和黨競選活動別開生麵,大放異彩,吸引了眾多觀眾。
然而這一切在裏根的對手、多年來一直連任加州州長的老政治家布朗的眼中,卻隻不過是“二流戲子”的滑稽表演。他認為無論裏根的外部形象怎樣光輝,其政治形象畢竟還隻是一個稚嫩的嬰兒。於是他抓住這點,以毫無政治工作經驗為實進行攻擊。殊不知裏根卻順水推舟,幹脆扮演一個純樸無華、誠實熱心的“平民政治家”。裏根固然沒有從政的經曆,但有從政經曆的布朗恰恰才有更多的失誤,給人留下把柄,讓裏根得以輝煌。二者形象對照是如此鮮明,裏根再一次越過了障礙。幫助他越過障礙的正是障礙本身——沒有政治資本就是一筆最大的資本。因而每個人一生的經曆都是最寶貴的財富。不同的是,有的人隻將經曆視為實現未來目標的障礙,有的人則利用經曆作為實現目標的法寶,裏根無疑屬於後者。
就在裏根如願以償當上州長問鼎白宮之時,曾與競爭對手卡特舉行過長達幾十分鍾的電視辯論。麵對攝像機,裏根發揮出淋漓盡致的表演效果,時而微笑,時而妙語連珠,在億萬選民麵前完全憑著當演員的本領,占盡上風。相比之下,從政時間雖長,但缺少表演經曆的卡特卻顯得相形見絀。
成功者大都有“碰壁”的經曆,但堅定的信心使他們能通過搜尋薄弱環節和隱藏著的“門”,或通過總結教訓而更有效地謀取成功。
有人說是裏根鴻運高照,其實,裏根的鴻運通常都是他信心堅定的結果。在他擔任美國總統期間,也無疑顯示了一個權力愛好者的品格,他曾下令出兵格林納達,並空襲利比亞。但這個具有西部牛仔性格的一代君王,並非一個缺乏自製的權力癮君子,他明白“共存共榮”的重要性,並堅信防禦能力,因而提出了戰略防禦計劃。當時的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在雷克雅衛克高峰會議上提出了武器裁減計劃,試圖使裏根放棄戰略防禦構想。若裏根反對,就顯得他對和平毫無誠意。裏根素來在談判桌上表現得很有風度,他強抑怒火,退出了談判。但他並未退縮,繼續與蘇聯人周旋,利用蘇聯不斷壞死的經濟迫使對方讓步。最後,戈爾巴喬夫屈服了,簽訂了有史以來第一次核裁軍條約。通過裏根的經曆,我們可以感覺到:信心的力量在成功者的足跡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要想事業有成,就必須擁有無堅不摧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