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京城百裏外有個小鎮,真實鎮名已不可考,鎮上的人都是近幾代從外地遷居過來的,這個小鎮便有了個外號——遷民鎮。小鎮不大,是天朝南邊進入京都的必經之路,占著這樣的交通便利,小鎮成了南來北往商賈雲集之地,自然而然帶來了一方財富和一份繁華。
最近遷民鎮上發生的一樁事令整個鎮上的人私底下議論紛紛,說起這件事也奇了,好端端的遷民鎮上竟然興建了一座王府。
眾人道,怎麼能不驚奇,天朝自來世庶分明,始立國起分有東西南北四京,王胄世族都居住在東西南北四京,唯一例外是南邊的江州,集聚了一個世族大家崔府,但這與江州的繁榮是分不開的。
如今遷民鎮竟建了一座王府,連鎮長都不知道緣由,於是對於商賈來說,他們少不了會猜測,這大約是天朝北邊一個江州的興起,於是在他們眼中便看到了財富,看到了以後小鎮繁華。
至於尋常百姓,就算是再好奇,對於官家之事,向來忌憚三分,也隻能壓下自己的好奇,自古言民不與富鬥,富不與官爭,隨著王府主人的入住,人們更是無法靠近那座宅子,也打聽不出什麼,議論也慢慢由私底下轉為無聲,最後變成了見怪不怪,沒人再予以理會,日子也還一如既往地照常過。
一恍八年過去了,人世代謝,往來古今,物換星移。
在遷民鎮上,提起如今最出名的青樓,沒有人不知曉的,問起如今最出名的頭牌姑娘,也沒有人不知道的,但是若問起八年前的頭牌姑娘,如今知道的人卻是少之又少。
八年前的柳蕪玉,曾大紅大紫,豔冠群芳,曾一曲菱歌,千人駐足,萬金入庫。
也正因為如此,柳蕪玉在當時能夠目空一切,對於遷民鎮上的商賈能不屑一顧,一心隻想嫁入世家大族,最後委身於一位姓崔的公子。
當時人們隻知曉,她轟轟烈烈地贖了身,風風光光地去了江南,對於她的離去曾引起不少人捶胸頓足。至於後來如何,也隻有柳蕪玉自己知道。
我們的故事也就從這兒說起…
柳蕪玉當日去了江南,一路上自是夫唱婦隨,自以為得托良木,終身有依,卻不料,還未到江州崔府,崔義桂嫡妻王氏聞訊派人過來傳話,說趕來不巧,府裏新沒了位姑奶奶,有算命的說是衝撞了,讓她避避嫌,暫且住在外間,等風頭過了再進府。
崔義桂原就有些懼內,一聽這話,便把柳蕪玉安排在江州郊外的別苑,隻是這一耽擱,就是八年,崔義桂再也沒有提進府的事,後來生下來的女兒也沒有領進崔府。
值去年年冬,崔義桂病逝,王氏以清理門戶為由,把她從別苑趕了出來,不允許她再待在江州。柳蕪玉來江州八年時間沒有出過別苑半步,這樣匆匆出來,別無去處,隻好帶著年方四歲的女兒一路北上,回到自己曾熟悉的遷民鎮。
且說柳蕪玉從別苑裏出來時,走得突然,除了自己隨身點東西,別的什麼都沒帶,雖一路上節儉,但回到遷民鎮時,幾乎已經一無所有。眼下生計逼迫,也顧不得其它,無奈之下,這一日,柳蕪玉隻好去瑤仙閣,看能不能尋著故人,再做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