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祥輝等計議已定,程昱偷偷去了劉備大營,與劉備商討聯盟事宜。田楷則派加急快馬分投南皮和襄平,調閻柔軍馬和襄平軍馬去了。田楷與高順每日勤加操演軍馬,人人忙碌無閑暇,曾祥輝感到頗為欣慰。不多日,閻柔首先回書,稱已準備兩萬人馬,克日起行。北海士氣再次得到振奮,人人都期待著報中牟之仇。又過數日,公孫度回書稱自己疾病在身,不能前來,特派遣其弟公孫恭、其子公孫淵率兵萬人前來助戰。曾祥輝對閻柔及公孫度的反應感激萬分,心想收下都是這些忠勇之士,奪得天下有何難哉?是年冬,閻柔部率先抵達北海,駐紮在北海城北的臨淄。不幾日,程昱回書稱關羽張飛均感主公大德,力勸劉備聯盟,劉備不得不答應。隻是劉備要求破曹之後,陳留之地歸其所有。曾祥輝將書信拿給劉曄、田楷、高順看,問他們以為如何?劉曄道:“主公可以先答應著。曹操軍馬強壯,謀士眾多,非一日可破。待到破曹之後,再將劉備一起剿滅,何惜一空口承諾?”曾祥輝皺眉道:“那不是失信於人?人怎可言而無信?”劉曄勸道:“劉備乃奸猾之徒,其何信之有?對待這種人,也不必講什麼信用!”田楷也勸道:“大丈夫處世,不拘小節。成功才是第一要務!”曾祥輝不禁有些歎息,回頭看看高順,高順不語。曾祥輝想還是高順比較親切,不至於勢力至此。但現在不答允,隻會讓程昱前功盡棄,其辛苦數月之功便毀於一旦。曾祥輝同意了劉備的要求,讓劉曄代為回書。劉曄答應著去了。田楷及高順見事已畢,都告辭要走。曾祥輝單獨留下高順,問高順道:“現在將才稀缺,我有意讓趙雲與你一同打前鋒,你覺得如何?”高順想了想,回道:“子龍將軍武藝高強,一身是膽,衝鋒陷陣,無人能及,隻可惜他不善治兵,帶兵滿千即不能用,主公不能用其為將,用必失之。”曾祥輝奇怪道:“你如是說,田楷如是說,公孫度也如是說,我就覺得很奇怪。趙雲此人有膽有謀,長阪坡七進七出,一生戰無敗績,怎麼你們就都評價的是不堪為將?”高順搖頭道:“大凡為將者,必先治兵。不能治兵者,不能為將。戰場上情勢瞬息萬變,手下兵士就是應對的唯一籌碼,倘若兵不聽令,隻有敗亡一途。子龍每逢戰陣,親自衝鋒,不管兵士,一人之能再大,終究有限,因此不宜為將。”曾祥輝聽罷,細細回想三國中的情節,似乎趙雲確實沒有獨自領軍的記載,唯一獨自領軍的是攻打桂陽,桂陽太守還一下子就投降了;與鄧芝一起參加北伐,也基本上都是鄧芝帶隊,他自己衝突,看來高順他們對趙雲的評價還是中肯的,難怪趙雲一直地位都不是很高,甚至排在魏延之後呢。於是曾祥輝向高順問道:“那如果把趙雲交給你,你能把他教出來嗎?”高順不解的問道:“教出來?什麼意思?”曾祥輝“啊”了一聲,知道自己又說了人家難懂的話,忙解釋道:“就是把治兵之法教給趙雲,讓他也成為一個合格的將軍。”高順想了想,道:“末將不知道。可以一試。”曾祥輝想如果趙雲學出來,那麼自己就又多了一個左膀右臂了,忙讓人把趙雲找來,把自己的意思跟趙雲說了一遍。趙雲拜謝道:“末將並非將門出身,一直不懂行軍布陣,隻能修煉自身武藝,所以不能成為真正將才。今天能得高將軍栽培,末將感激不盡。”高順正色道:“末將願悉心以教,將軍能學到什麼程度,還要看將軍自己努力。”趙雲連稱明白,曾祥輝高興地將趙雲交給高順,自己去想來年的事情去了。曾祥輝仔細地回想這一年多來的種種經曆,有過輝煌,有過失敗,有過歡喜,有過悲傷,有過榮耀,有過屈辱,輝煌與失敗都來去的太快,自己還沒有做好準備,就已經大起大落經曆遍。而之所以造成這一切的原因,都是自己沒有認真仔細的想過自己究竟該如何控製整個局麵,都是想到哪做到哪,至於會是什麼樣的結果,都沒有去想過。所以,衝動、不負責任的作法帶來的結果,就是這樣傷害了自己,也傷害了周圍很多人。曾經跟陳登聊天時,陳登說過:如果想保護一些人,首先要有能力保護他們才行;當沒有那個能力的時候,還是先積攢自己的能力再說。否則,不僅會讓別人覺得你是在撒謊,不值得信任;更會讓他們受到更多的傷害。是的,我應該為身邊的所有人負責!曾祥輝狠狠地拍了一下桌子,在心裏給自己定下目標。既然已經下定了決心,先想想與曹操的爭奪之戰吧。曹操主力在小沛,兵力為三萬人;守下邳的是名將張遼,兵力不過五千人而已。下邳城池堅固,如果強攻的話,不是三兩個月就能攻下來的,小沛距下邳也不遠,輕騎馳援的話,三天就能趕到。圍城打援呢,曹操手下猛將如雲,我軍除了高順勇猛一些,其餘的都是書生型將軍,恐怕平原對戰未必有勝算。到底該怎麼辦呢,曾祥輝一麵想,一麵翻書希望能找到點幫助。不翻書還好,翻書才真真惹人生氣。竹簡上的字十個有九個都不認識,而且一卷竹簡也寫不了多少內容,翻看一部《孫子兵法》竟然有三十多卷竹簡。曾祥輝氣的把竹簡往地上一推,抱怨三國時候科技的落後啊。忽然曾祥輝腦洞打開,對啊,我可以先從科技上著手,升級升級戰備,那麼在戰場上不是厲害很多?可是自己也沒學過兵器製造啊,哪裏懂得怎麼製造槍炮?嗯,對了,據說劉曄是個科技型人才,當年官渡之戰與袁紹對敵,就是他發明的拋石器,才破了袁紹的箭塔的。於是曾祥輝趕緊把劉曄找來,跟劉曄說了自己的想法,劉曄大喜道:“屬下現在也正在研究一種弩,可以連發,若製造出來,弩兵威力將倍增啊。”曾祥輝心想這下找對人了,而且還找的正是時候。曾祥輝又想光靠他一個人,就算是這個弩很快研究出來,以後研究其他武器也有些吃力吧。想到這裏,曾祥輝對劉曄說:“研製新武器對我們而言,會增加不少勝算,所以研發新武器很重要。我把這個重任就交給你了,以後你專職負責研發新武器。另外,你可以再選一些有這方麵天賦的人,你教給他們相關知識,帶領他們一起研究,這樣研究的新武器會更多,更快。”劉曄忙跪謝曾祥輝的賞識。曾祥輝將他扶起之後,兩人又說了一會構想,劉曄才回去。曾祥輝送走劉曄之後,認真的想21世紀的中國,乃至美國,他們是如何治理國家,讓國家強盛不衰的呢?除了軍事,經濟發展是重心,沒有經濟基礎,一切都是妄談。而一個國家的經濟基礎是依靠製造業的,沒有製造業的經濟是沒有根基的,很快就會出現問題。製造業則要向精細化發展,就需要高科技人才,高科技人才就需要教育培養。想到這些,曾祥輝越來越覺得還有很多事情需要自己去做。接連幾天,曾祥輝都在家裏仔細想著治理國家的問題,把自己想到的想法仔細厘清,做成方案,準備與大家一起商量施行。方案寫好之後,曾祥輝派快馬分別招荀彧、荀攸、程昱等人,並讓荀彧設法將可以調度的才俊一起集結到北海,共商國事。經過二十餘日辛苦,北海終於集結了如下人才:荀彧、荀攸叔侄,程昱,劉曄,陳琳,關靖,趙雲,高順,田楷,公孫恭,公孫淵,閻柔,田疇等。曾祥輝召集這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