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親親X平平(下)(2 / 3)

所以很快的李茂就稱自己得了“頭痛”之疾,早上起不了早,晚上睡又睡不好,年紀輕輕就要“告老”。又請封世子李銘繼承“信國公”之位,自己算是徹底退隱。

太後和楚承平都沒想到李茂會退的那麼幹脆,世族派也是大喜過望,隻有晉國公一人愁眉不展,想著是不是也要退出朝野中心,還能留個好點的名聲。

他與李茂這麼多年都玩著“明爭暗和”...

的戲碼,今日我裝著吃了你的虧,明日你就裝吃了我的虧,總體來說總是平衡,得到的結果也都是大家能接受的。如今這秤杆子撂挑不幹了,他這秤砣也就危險了,而且楚承平年紀越來越大,李茂擺明了皇帝大婚了他要還政了,自己再以皇帝舅舅的身份站在朝中就有些耽誤族中子弟的前程。

所以李茂的隱退,帶來了一批老臣,包括晉國公的退讓。新皇自己的心腹人馬紛紛占據要位,新的朝廷中人人都憋著三把火,恨不得將大楚燒成一片紅才好。

李銳此時在關外征討,禁衛軍交給了皇帝(李湄笑),他捷報連傳,一路收複疆土,再加上李鈞一直聯絡草原各族,用分化或賞賜的辦法讓他們幫著大楚圍剿瀚海十部的胡孽,很快,大楚最大的威脅也在日益被削弱中。

加之李茂已經退的這麼幹脆,簡直比他爹李碩還幹脆,皇帝也有意賣個人情,楚承平直接封了李銳“冠軍侯”的爵位。

冠軍侯是誰?最為人熟知的冠軍侯是大名鼎鼎的霍去病,他也是皇後的外戚,是漢人之中“封狼居胥”的大英雄。

楚承平封了李銳這個侯,是對李銳最大的肯定。對於很多武人們來說,人生中有一位皇帝願意封其“冠軍侯”,已經死而無憾,足以光宗耀祖了。

楚承平雖然沒有完成其父“一門雙公”的承諾,但李銳畢竟年輕,假以時日前途更是不可限量,現在封的太高,未免落人口實。

李銳在這般年輕靠自己的努力和卓絕的戰功,得了一個侯爵,無疑讓所有大楚的年輕人都瘋狂了起來,大楚刮起了一陣“科舉熱”、“從軍熱”,隨著老臣的一個個隱退,朝廷確實缺人。

汾州、幽州等地逐漸被收複,也需要新的官員去主持當地重建的事宜,齊邵順勢將不定期舉行的科舉變成了三年固定一次的製式,逢喜事、缺員時,再加開恩科。

晉國公“告老”,齊邵已經接替成為了新的平章政事,成為當朝宰輔。

他和李銳當年在酒樓的雄心壯誌,竟真的一一實現,兩人一文一武,都在走上人生中最輝煌的時刻。

含元殿。

“娘娘,您一直這樣做怎麼成!總還是要自己算賬的啊。”萬寧縣主拿出錦袋,從中間取出賬簿遞給李湄。“這是外子給您核算好的今年賬務。《三國演義》和三國殺的收入今年是一萬四千兩,四個刻書坊一共是七千兩。加上公府給您置辦的嫁妝莊子收的租,一起是三萬八千兩。”

李釗當年瘋狂的迷戀萬寧縣主天下皆知,但是因為他隻是戶部一個小小的六品官員,所以一直沒有資格去提親。

而後太後娘娘回了京,德陽郡主到太後麵前提了提,又有萬寧縣主自己和太後吐露心聲,希望能嫁去李家,過一生一世一雙人的生活,遂點了李釗做儀賓,讓萬寧縣主下嫁了。

李釗雖然官兒小,但身價頗豐。他從小跟著陳家人學著打理外務,信國公府裏邱老太君分出去的那份家產,李銳那邊的一直都是交給李釗打理的,這麼多年來,李釗也分了不少紅利,日子過得十分滋潤。

萬寧隻是縣主,沒有公主府和郡主府,但李釗愣是給她修了一個全長安閨秀都羨慕的院子(為這個園子,李釗向李銳借了不少錢)。

此園乃是德陽郡主的儀賓、將作監大監熊樂畫的圖紙,工部機關大家仇靖做的設計,雖然絕沒有洛陽的德陽郡主府大,但精妙之處絕不亞於京中幾座名園。

李釗朋友多,李鈞也弄來不少異域奇花,李湄聽聞新嫂嫂喜歡花,更是磨著楚承平賜了不少禦花園裏的貢品給他們這對新人。

一番修飾後,這新園子裏珍奇鬥豔,香花異種讓人目不暇接,更是仿照著洛陽信國公府做了一個“歸田園居”,種了不少蔬菜果樹,養了鴨子小雞。

萬寧縣主和李釗多年的感情終於開花結果,雖李釗不能再在朝廷上一展抱負,但他的經營之才是皇家最需要的,身份地位卻是不低。

李釗後來為皇帝打理內庫,楚承平聽說李釗替自家兄弟打理內庫都是拿分紅的,便對李湄的這位娘家人十分照顧,每年年底也按收益給他紅利,一時間,李釗不顯山不露水,其實也成了一方巨賈。

隻是他為人低調,加之經常借著“考察生意”或者“打理鋪子”的名義帶著萬寧到處遊山玩水,京中人也很少見到他,便對他的真實身家一直不得而知。

李釗很快還清了李銳當年借他修園子的錢,又幫著大哥李鈞在涼州、汾州等地置辦了不少宅子。他如今是鴻臚寺胡人總管,全大楚所有胡人的互市之事都是他在管轄,一到互市開放的時候,經常也要到處奔走。

他現在有老有小,老住衙署裏不方便,李釗又很有錢,索性各處都買了宅子,讓他兄長一家春天住住汾州,秋天住住涼州,也是快哉。

李湄和萬寧縣主是一樣的不善女工中饋之事,尤其厭惡算賬。一嫁進宮中,每日裏無數的賬本冊子簡直要讓她崩潰,還有許多龐雜之事讓她避無可避。

邱老太君死之前把三國演義和三國殺的分紅全部給了孫女做嫁妝,還有活字印刷的一筆每年專利所用之錢,加上那麼多要打理的嫁妝,李湄又不能經常出宮,就隻好拜托自家堂兄李釗幫著打理和清帳,經常召了萬寧縣主進來“陪駕”,其實就是送賬本的。

隻是萬寧和李釗經常也在大江南北的皇莊奔走,並不是時時都能幫上忙的。尤其太後還權給皇後以後,李湄變本加厲到連宮中的賬簿也讓她帶回去給李釗核算。

親戚歸親戚,規矩歸規矩。李釗若是真辦這個,就要犯大錯了。

所以萬寧縣主死活不肯受,甚至把後果都和李湄說了。

李湄和家中四個嫂嫂關係都極為親密,看堂嫂嚇成這樣,隻好作罷,開始犯愁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