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棟躺在禦榻間,對太子做最後叮囑:“張須陀、秦瓊、羅士信這三個人,誌慮忠純,一心向著朝廷,一生不曾做過哪怕一件對朝廷不利的事。朕去以後,你必需把他們火速提拔上來,在朝內委以重任,半刻也不能耽擱。”
太子李製當時就懵了,望著床榻上的父皇,不相信問道:“他們都因為腹誹朝政,被父皇貶為平民,現在才剛過去幾個月時間,話題還掛在百姓嘴邊,現在為何又火速提拔上來,難道不怕更多人的議論?”心裏暗暗揣測,父皇臨去之時難道腦袋混亂,意識模糊,忘掉幾個月前發生的事情了?
李棟雖然病倒在床上,思維卻一點也不糊塗,看到兒子一臉迷茫,知道他到現在還沒有明白自己的心事,便語重心長告誡道:“這便是朕的統禦之道,也是帝王之術!你且用心記好了。這幾人隨朕自幼於齊郡起兵,經過血與火、生與死的特殊考驗,是朕信得過的人。即便全天下都起來造反,他們也是你和朕最後能寄於厚望,有所依重的牢固靠山。”
“你心中可能十分迷惑,他們既然是忠臣良將,為何還把他們從朝中貶為平民?這就是古先賢說的,欲先取之,必先予之。父皇以前隨便找個借口把他們貶了,他們心裏一定埋怨朕。朕不在乎這些,他們也不會因為這些事而起兵造反。
朕去以後,你火速把他們提拔上來,恢複他們的官位,委以重任,使他們重新煥發從政生命。他們對你這新上任的皇帝心存感激,一定甘腦塗地,誓死相報,對你絕不會有不臣之心。”
“啊……”太子李製的心髒怦怦地猛跳幾下,血往上湧,年輕而銳氣的臉龐刹時間變得通紅通紅。李棟說的幾句話,使李製聽得心驚肉跳,十分激動。如果不是父皇重病在身,他幾乎想跳起來大喊幾句:好計謀!
統禦之道便是讓那些朝臣上上下下,有些人上,有些人下,這部人下,那部分人上。太平盛世則是忠臣良將身居高位,愛恤低層民眾,對社稷發揮巨大的作用,使上下團結一致,一心為公,形成良性發展。而危世亂世則是奸臣當朝,佞臣當道,使社會風氣烏煙瘴氣,吏治不清,朝廷有令不行。
臨去之時,秦瓊、張須陀和羅士信等人被貶出朝廷,李製還以為,父皇李棟一時糊塗,使這些忠臣良將從朝廷消失。現在他才明白,父皇為了自己登基以後天下大勢的穩定,早早就開始安排,把這幾個人從忠於父皇變為忠於自己!這種出離常理的用人之道,真是用心良苦!
太子李製心裏如裝了一盆炭火,被父親那種無言的大愛感動得暖烘烘的。
李棟又道:“除了這幾個忠良以外,竇建德和杜伏威要投其所要,要以美人和金錢使其喪氣大誌,而他們手下的劉黑闥和輔公柘,則尋找汙點需要一步一步慢慢免除他們手中的權利。使他們空有一身名望卻不能泛起大波瀾。”
李製重重點頭回說:“兒臣謹記在心,日後一定遵照執行。”
“除此之外,還要特別注意一些事情。朕在位時倚重的這些大臣,也到了老年人的行列,人老了則銳氣盡失,缺乏年輕人敢說敢為的朝氣,缺乏直陳朝政的創新和擔當,變得畏首畏尾。因此上新老朝臣的更替也迫在必行。你登基以後,一定要想辦法提拔些年輕有為的大臣充實朝政,慢慢更換這些老臣,但不能搞一刀切,要慢慢更換,要神鬼不覺,要春風拂麵不覺其風隻覺其暖,所以這些事情要慎重再慎重。”
李製又點點頭,心裏卻不以為然,有幾個朝臣早就看他們不順眼了,等位置坐穩以後,必需立即趕出朝堂,貶到地方去,眼不見心不煩。
李棟從李製臉上陰晴不定的神情看得出來,他心裏有心事。李棟叮囑他說:“帝王之術,便是去七情六欲,做到任人不避親,鏟除不畏親。有些人你看他不順眼,但他們卻是有能耐的人,如魏征和秦瓊。因為天底下有能耐的人,都是有個性的人,有個性則會傷人,對這些人要做到用其優而避其害。
有些人滿臉笑意,嘴上甜如抹了蜂蜜,他們說的每句話都讓你如沐春風,體會到人上人的尊榮,這些人肚子裏卻是沒貨。有本事的人通過年複一年時間的積累,反複錘煉他們和他們的本領,他們才能脫離奸佞之態。而沒本事的人因為心虛,就用花言巧語掩飾其無能本色,對這些無能的人要提高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