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臨山鎮,石頭村。
一個身穿粗布麻衫,臉色有些蠟黃的少年,沿著凹凸不平的青石板路,背著行囊,低頭向前行走著。
他叫張易,今年十五歲,這是他第三次落榜,同前兩次的沉痛心情想比,這一次的心情則顯得有些絕望。
走到一處低矮的院落前,張易停下腳步,舒了一口氣,將自己的心情平複下來,推門走了進去。
院子中,一個頭發蓬亂的中年漢子,正靠在搖椅上曬著太陽。見到張易,中年漢子先是愣了一下,而後猛的站起來,顫聲問道“大福,你····”
中年漢子一直望著自家娃,欲言又止,因為當他發現張易臉上沒落的神情後,他就已經知道了答案。
大福是張易父親為他起的小名,寓意著他長大後能夠苦讀聖賢書,考取功名升官發財。
張易緊咬下唇,噗通一聲跪在地上,重重的磕了幾個響頭,低聲說道“爹,對不起,大福這次還是沒能考中秀才,愧對你的養育之恩····”
這時,屋內走出一名係著圍裙,臉色蠟黃的中年婦人,她就是張易的母親,除了操持家務,她最關心的就是張易的學業,夢想著有一天,她的兒子能夠金榜題名,光宗耀祖,帶著她去三百裏外的省城見見世麵。
她看了看跪在地上的張易,又看了張易父親一眼,輕聲問道“孩他爹,大福這次鄉試考中沒有?”
張易父親輕聲一歎,癱坐在搖椅上,無力的搖了搖頭。見到這一幕,中年婦人如遭雷劈,眼前天昏地暗,要不是匆忙中扶住了門框,她確信自己肯定會暈過去。
他們本是貧苦人家,三年名落孫山,他們還拿什麼供自己的兒子讀書,練字?
“爹,娘,大福愧對你們的養育之恩,請你們責罰!”張易接著重重的磕了幾個響頭,在細嫩的額頭上留下了一道紅印。
見到自己的娃這樣,張易他娘急忙上前扶住張易,嗚咽道“娃,沒事,不就是沒考取功名嘛,以後像你爹那樣,好好種咱家的幾畝薄田,照樣可以吃穿不愁,安穩的過完一輩子”
張易的父親這時也恢複了過來,看到張易,內心一震,連忙上前抱住張易,勸慰道“大福,別往心裏去,一切有爹呢,隻要有爹在,爹就不會讓你餓著,沒衣穿”
小院一陣寂靜,一家三口就這樣抱在一起,許久沒有開口說話。
雙親溫暖的懷抱,讓張易心靈的傷口漸漸有了愈合的跡象,沉默了一會,他不留痕跡的擦掉眼角的淚水,笑著道“爹,娘,今天走了一上午的路,大福的肚子早就餓了”
雖然笑的很勉強,但畢竟是笑了。張易他爹和張易他娘見狀,心情也舒緩了不少。
張易他爹,拍了拍張易的肩膀,看著張易他娘,說道“孩他娘,大福從鄉裏走回家,應該吃了不少苦,我去殺隻雞,為大福補補身子,你趕緊去做飯”
“大福,娘這就去給做好吃的”張易娘親鬆開懷抱,對著張易莞爾一笑,將臉上的皺紋點綴的更加顯眼。
院門口,張易看著正在忙裏忙外的雙親,心中一陣無力,他很想通過自己的努力考取功名,讓自己的爹娘過上好日子,奈何無論他如何努力,換來的卻是接連三次名落孫山,或許,他原本就不適合走上科舉那條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