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搖頭,道:“柴桑郡人人皆可降,獨我不能降。”
張紘一驚,忙道:“主公,此事事關重大,不可有意氣之舉。”說完才發現自己竟然是在勸孫策投降,頓時尷尬不已。
幸好孫策似乎沒有注意到這些,繼續按著自己的思路道:“非是為了意氣。我是孫家長子,更是這無數將領的主公,隻要我還活著一日,哪怕是投降了,這些將領也不會完全忠於許康。你覺得他會容許這樣的事發生嗎?”
張紘立刻沉默下來,不得不說,孫策所慮不無道理。
如今孫策不但是柴桑軍的實際統帥,更是精神領袖,正是因為他的存在,柴桑軍在麵對數量遠遠超過自己的江東軍時,才能依舊表現的如此士氣高昂。
一旦全軍投降,許康絕對不會允許自己手下的士兵去崇拜另一個強人。
孫策又想了一會兒,突然道:“孫家不能因我而敗落,權弟乃是接替我的最好人選。所以我打算派他去駐守江夏,由你們二人輔佐。若是我能得勝,一切皆休,一旦我戰敗身亡,你們可隨他一起投到許康帳下。我相信憑你們的本事,即便是在許康那裏也能謀得高位。”
張紘,周瑜立刻跪拜於地道:“主公,我二人願誓死追隨,絕不敢苟且偷生。”
“你們聽我說完。”孫策阻止道:“死有何難?但孫家需要你們活著,我請求你們活著。隻要你們能活下來,就可以替我照看孫家。我孫策不孝,致使家族遭此磨難,不能不再為他們出一份力了。”
張紘頓時沉默下來,周瑜卻道:“若是如此,留張大人一人即可辦到。末將亦是武將,曾殺過江東無數水軍士兵,他們又豈能容我?留下反會遭災。”
“公瑾?”
“主公不必多言,我意已決。”說完,周瑜又向張紘一拜道:“末將膝下有一子一女,以後就有勞張大人多多費心了。”
張紘張張嘴,也想留下來,可是若三人都赴死了,那以後還有誰來保孫家呢。
想到這裏,張紘跪倒在二人麵前,淚流滿麵道:“老臣遵命,願拚死保護孫家和周家的安全。”
第二天,孫策下令,任命孫權為江夏郡守,即可赴任。張紘因煽動軍心,蠱惑主公投降,也被貶為江夏長史,與孫權一同赴任。
另有兩千將士沿途護送,當然這在眾將看來更像是押解了。
孫策竟然連自己的親弟弟都要處罰,一時間再無人敢提投降二字,軍心由此大定。
隻是他們不知道的是,這兩千士卒都是曾跟孫策一起打過石台之戰的精銳,孫策已抱必死之心,卻不忍讓他們為自己殉葬。
再說孫策也想為孫家留下最後一支力量,索性就讓他們跟著孫權前往江夏,也算是為他們的未來找到了一條出路。
十二月的天氣越發的幹冷,有了第一場雪的提醒,所有人都以為戰爭會就此打住,等來年開春再演續集。
可是許康偏偏在這個時候下達了全軍總動員的命令。
十五萬軍隊迅速集結到柴桑城下,將之團團包圍。
可是這顯然是一個不智的決定。
孫策的本領在石台之戰中已經顯現的淋漓盡致,再加上柴桑城城高池深,防禦工事齊備,人員充足,想要在短時間內攻克此城幾乎不可能。
一旦遷延日久,大雪降下,十五萬大軍就隻能在冰天雪地中瑟瑟發抖,一個不小心就是被孫策反噬一口的結局。
為此趙雲曾聯係各級將領多次勸諫,可許康就是不聽。
如今十五萬大軍集結完畢,他們已無法可想,隻能走一步算一步,看看許康到底有何打算了。
牆頭上,孫策、周瑜麵對許康這不同往常的打法也是一愣。
第一時間,周瑜考慮的是不是其中有什麼陰謀。
可是與眾人商量一番後,又實在猜不透許康到底在想什麼。
倒是孫策似乎很看的開,指著許康的大營“哈哈”大笑道:“我看許康是被狂妄衝昏了頭腦,要不然就是被石台之戰的失敗氣昏了神誌,竟然做出如此昏聵的舉動。”
周瑜卻沒有他那樣的信心,憂心忡忡的道:“我覺得許康不像是如此暴躁之人,就怕其中另有玄虛。”
“不管有什麼,現在對我們來說都是一件好事。”孫策激動道:“我正愁不知該拿許康的軍隊怎麼辦呢?他竟然主動送上門來。隻要我們堅持到下雪,到時候天寒地凍,看我不挑了許康的帥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