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太子出征(1 / 3)

一年後,邊關烽煙再起。八百裏加急戰報傳到金陵。

秦國背信棄義再掀戰火,已經攻下兩座城池。領兵主帥——林雲。

“這不可能。”沐清道:“林雲已經被靖王殿下廢了,怎麼可能再戰沙場?”

報信小校一身浴血道:“秦軍主帥是坐在輪椅上的,可秦軍此次來勢洶洶、用兵詭異,實在不好對付。”

關於派誰出戰的問題,朝堂之上爭執不休。

首先有人提議靖王為帥,但遭到以左相鄭庭玉為首的文臣們的反對:“大渝戰將除了靖王殿下,豈無人哉?殿下千金之軀,豈能次次勞動殿下親自出戰?”

令人意外的是,在反對靖王出戰的聲音中,也有了燕十三、衛錚這樣的個別武將。

燕十三並不在意渝國的勝負,他隻求蕭倬言能獨善其身。衛錚則是看明白了,殿下戰功卓著,如果此次再勝,皇帝該拿什麼賞他?

隨即,有人提議調鎮守南楚的長平軍主帥韓烈為帥,也有人提議調鎮守西邊的長林軍主帥韓毅為帥,甚至有人提議任太子殿下蕭子桓為帥。

文臣武將、滿朝百官從清晨辯到日落,足足吵了一日。

皇帝隻一句話:“靖王,你去不去?”

林雲不好對付,蕭倬言思慮再三,還是決定親自領兵,但同時薦長平軍主帥韓烈為副帥,也算一種製衡之道。

皇帝最終決定,調熾焰軍和長平軍一起馳援秦渝邊境,蕭倬言為帥,韓烈為副。

剛滿18歲的太子殿下蕭子桓按耐不住,突然請戰:“兒臣願隨皇叔前往,為皇叔做一名馬前卒。”

蕭倬言一驚。在他的記憶中,他這個侄兒還是那個十來歲的孩子,是那個在長寧殿中用稚嫩的童音叫他“七皇叔”的孩子,轉眼間竟然出落得玉樹臨風,還會要求跟隨他出戰?

“太子殿下千金之軀,不易涉險。”蕭倬言出言拒絕。

蕭子桓踏前一步:“此言差矣,論身份尊貴,皇叔才是大渝棟梁、國之柱石,皇叔能身先士卒為國盡忠,渝國太子又豈能一直躲在金陵城中,踩著將士們的鮮血和屍骨坐享太平?”

右相方仲謀拿不準蕭子桓此舉是自己一時衝動,還是皇帝陛下刻意安排,要在軍中建立太子的勢力?遲疑著勸道:“太子殿下年紀還小……”

蕭子桓朗聲大笑:“年紀小?你問問七皇叔在我這個年紀的時候在幹些什麼?皇叔15歲為熾焰主將、17歲為靖安前鋒、19歲官拜熾焰主帥。我自然不敢與皇叔比肩,可我已然成年,至今未上過戰場,未嚐不是一種恥辱!”

“說得好!保家衛國當是男兒本色!我等是大渝皇族,享受了比別人更多的尊榮,就該承擔比別人更多的責任,絕不能躲在太平盛世裏,看著別人去拚命浴血。”像是嫌事情還不夠亂似的,17歲的蕭倬然居然也慷慨陳詞,出列請戰。

蕭倬言簡直有以手掩麵的衝動——先帝十三皇子蕭倬然,這不是那個給他桂花糕的小屁孩兒麼?居然也這麼大了。看他的服色,貌似一直在兵部混著?

左相鄭庭玉有些遲疑,此時到底是該勸太子去,還是不去呢?

太子殿下漸漸長大,他日要想登上那至尊之位,必須在軍中有自己的勢力,更必須有壓製靖王的能力。靖王早已掌控三軍,現在讓太子介入軍中,已經不算早了。

可惜,戰場上刀劍無眼,皇帝至今隻有這麼一個兒子,萬一有個好歹,誰來繼承大統?或者,更惡意一點兒揣測,如果靖王殿下想在戰場上除掉太子,簡直易如反掌。皇帝無子,誰是最大的受益者?

左相還在猶豫,皇帝已下決心。他信得過他七弟,他絕不會害了蕭子桓性命,甚至會用自己的性命來保護他。

“七弟,你帶上桓兒吧!”

朝堂之上,皇帝叫的是“七弟”而不是“靖王”,蕭倬言明白,三哥到底把唯一的兒子托付給了他,不容拒絕。

蕭倬言低頭領旨,心中澄明。太子長大了,必須學會一步步掌控軍中勢力,這是皇兄選中的繼承者、是皇後唯一的兒子,他助他到底便是。

眼看太子成行再即,與他一道長大的蕭倬然急道:“陛下,您不能隻管兒子不管弟弟,我也要隨七哥出征。”

蕭倬雲笑道:“既然帶一個也是帶,帶兩個也是帶。靖王就將他們兩隻猴子一起帶上吧。軍中無父子,該打則打、該罰則罰。當年朕如何管教你,你隻管照樣管教他二人便是。二人若敢不聽令,隻管往死裏打。”

蕭倬言無奈領旨,隻覺有些頭大。

曦雲宮。皇後寢殿。

皇後宣靖王覲見。蕭倬言了解皇後,基本上能猜到她想說什麼。

蕭子桓是皇後十月懷胎所生,生產的時候難產,差一點兒一屍兩命。皇後命人“留子棄母”,本想以自己一命換孩子一命,幸好天可憐見,闖過鬼門關,母子均安。但皇後就此失去了生育能力,再不可能有子嗣。蕭子桓是被皇後娘娘捧在手心裏長大的。

蕭倬言屈膝,尚未落地,皇後搶前一步親自扶他起身。

皇後開門見山道:“七弟,這麼多年來,皇嫂待你如何?”

“娘娘待臣弟恩重如山,猶如親子!”

“如果你說的是真心話,就還像小時候一樣喚我一聲三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