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華的大都市裏,人與人之間匆匆瞥過的淡漠目光,死氣沉沉,與之對應的是,肖小曉洋溢著笑容掛在臉上,熱情似火。

肖小曉從小在福利院長大,福利院也有一個殘酷的別稱,孤兒院。

裏麵的孩子要麼是父母離異、要麼就是被拐賣獲救之後找不到親人的,再者就是有病殘疾被遺棄的,這些孤兒的共同點,都是心裏有挫傷,敏感、沒有被愛懷抱過,肖小曉就是在這樣的壞境中孤獨、冰冷、堅強、偽裝快樂地成長著。

她還記得以前還在孤兒院的時候,政府、學校舉辦到孤兒院獻愛心之類的活動,當自己仰著小臉呼喊著充當自己爸媽的所謂的愛心人士時,他們對著懵懂的自己真誠地說著,會當自己一輩子的爸媽,為了詮釋著對“爸媽”的愛,使勁地討好著,最終來了一批批的人,留下了一段感人肺腑的話語,最終他們還是沒有帶自己離開,也沒有再幫助過自己,隻是在社會課程中,字跡清秀地記憶著我們這類人的不幸,或者是化為膠卷安靜地躺著,直到社會需要正能量來共鳴的時候,才會將滿是灰塵的記錄片段翻出來,播放著以此呼喚起人民的良知,也傷害著裏麵小小的那些孤兒主角。

肖小曉在六歲時,因為那對不孕的夫婦沒有選擇帶自己離開而大哭過之後,就很少再掉眼淚,離開孤兒院裏的夥伴時沒有哭,做服務員被人指著鼻子痛罵時沒有哭,寒冬睡在天橋底下瑟瑟發抖時沒有哭,坐地鐵被色狼吃豆腐時沒有哭,看韓劇更不會哭,執著地吝嗇地藏著自己的眼淚。

直到某日的下雨天氣,當她在網上看到很火的一張圖片,主題是:我在媽媽懷裏睡,講述的是一個孤兒院的孩子,她在地板上畫了個媽媽,想象著,在媽媽溫暖的懷抱裏睡著了。

當時肖小曉就崩潰大哭了,如同外麵的絲絲細雨,雨滴成淚,彙集成溪,悲傷逆流成河。

原來她才發覺自己還不夠堅強,原來她還渴望被愛、渴望厚實懷抱,可是冷暖自知,她為了在這個世界活得更好,依舊要努力打工與兼職,不分晝夜地付出自己的廉價勞力,少女年華的她在菜市場跟大嬸一般扯著大嗓門討價還價,衣服都是某寶淘來的二手貨,她沒有嫌棄衣服上曾經沾染過別人的氣息,唯一的一件新衣服就是身上這件女仆裝,而且是咖啡廳強製要掏錢買的,角色扮演,如此而已。

逼仄的樓道內,沒有路燈十分黑暗,而且垃圾堆積著散發出令人反胃的惡臭,肖小曉步步為營地走著,深怕這件黑白交加的女仆裝沾一絲不潔,對於國家淨網活動給廣大的寂寞單身男人埋下的欲望,她沒有一絲擔憂,因為她很醜,雖然她不願意承認,但這是鐵錚錚的事實,縱然有不開眼的男人看上她,她的第一反應也會是,對方瞎了?

她拿著鑰匙掏了半天,沒有成功聽到“喀嚓”開門聲,還是堅持地沒有拿出土豪機照明,或許她不想看到樓道裏滿是治療男性疾病的小廣告,或許是怕有人貓在黑暗處,劫財不劫色,終於在她堅持不懈地努力下依舊沒有打開,氣急之下一腳踹開了,響聲沒有引來鄰居的叫罵聲,因為這棟樓裏的人們深知一個真理,這個少女不僅醜,而且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