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古老的珍稀樹種珙桐(1 / 1)

珙桐別名水梨子,落葉喬木,樹高可達20多米,是距今6000萬年前新生代第三紀古熱帶植物的孑遺樹種,為我國所特有。珙桐分布在四川、湖北、湖南、廣東、廣西、貴州、雲南等省區的深山區,它同水杉、銀杏、銀杉等古老樹種一樣,被譽為植物“活化石”,列為我國一類保護樹種。

珙桐多生長在海拔1600~2000米左右的森林中,有散生的,也有成片分布的。四川臥龍自然保護區內,就有一片600~700公頃的珙桐原始林。珙桐樹形端正,樹幹通直,茂密的枝杈向上斜生,好似一個巨大的“鴿籠”。每年四五月間開白花,花由一簇簇雄花和一朵兩性花組成近似於球形的頭狀花序,花色紫紅,像鴿子頭;花序生長在嫩枝的頂端,花沒有花萼和花瓣。花序有總花梗,其上長有2~3枚大型乳白色的苞片,看上去整個花序被乳白色的苞片所遮蔽,像伸展著的鴿翅。當山風吹來時,“鴿籠”搖蕩,“群鴿”在“鴿籠”裏隨風搖擺,酷似翩翩欲飛的白鴿,故有“鴿子樹”之稱。

在湖北省秭歸(今興山縣)王昭君故裏,至今還流傳著鴿子傳書的動人故事。相傳王昭君和親出塞後,帶去了一群白鴿,她常懷思鄉之情,每逢年節都要朝南三拜,並派白鴿傳遞家書。有一年春天,一群白鴿銜著家書,搏風雨、穿雲霧,飛過九十九道河,翻越九十九座山,飛回昭君故裏萬朝山下。因山高路遠,群鴿極度疲乏,棲息於珙桐樹上,一瞬間,變成一朵朵大而美的鴿子花。從此,每年春末夏初,“鴿子樹”開花,代昭君向故裏的父老鄉親們問好。

我國已將珙桐列為一級保護植物,在湖北、湖南等地的林業科技工作者的努力下,已經成功培育出新的珙桐樹苗,不但在國內種植,而且還像白鴿一樣,帶著中國人民的深情厚意,漂洋過海,飛到世界五大洲去安家落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