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由此展開:2000年,縣裏成立了非公有製企業黨建工作指導小組,縣委書記親自擔任組長;縣委建立了由組織部門牽頭,統戰部、工商局、總工會、團縣委、個私協會等單位參加的非公企業黨建工作聯係會議製度;2003年,縣裏出台了《非公有製企業黨組織工作細則》,成立了縣非公企業黨工委、工業園區黨工委;同時,采取“四聯三定”的方式,明確縣級領導幹部每人聯係一家規模以上或骨幹企業作為非公企業黨建工作聯係點,明確了主要負責人和分管領導的職責,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責任鏈條;各級黨組織把非公企業建立黨組織納入黨建工作總體安排,建立健全目標考核體係,責任落實到部門,任務分解到個人,並把考核結果作為考核年度工作業績、評定先進單位的重要內容之一。
創新、創先、創優。在推進非公企業黨建工作中,泰和縣不斷創新黨組織的管理體製。全縣各級黨組織集思廣益,群策群力,形成了“抓典型、樹導向;抓培育、促輻射;抓推廣、促發展”的共識。根據全縣工業發展戰略產業布局的要求,對全縣建材、製藥、紡織、運輸、飼料、電子等六大支柱產業中的企業進行歸類、排隊,確定了“建材行業學玉華、製藥行業學半邊天、紡織行業學天鵝、運輸行業學深港、飼料行業學大北農、電子行業學合力泰”的管理思路,使每個行業企業都有學習榜樣。同時,根據企業業主對黨建工作的支持度以及黨組織建立情況,創造性地開展了“分類定級、目標管理”活動,穩步推進了非公企業黨建工作。
針對非公企業麵廣量大,並且在發展初期穩定性差的實際,泰和縣在全縣推行向非公企業選派黨建工作指導員、聯絡員製度,先後從縣直有關單位和各鄉鎮場選派了70多名有黨務工作經驗、了解企業生產經營、善於與業主溝通的黨建工作指導員、聯絡員到非公企業,聯絡、指導、協調、幫助企業做好黨建工作。
一項項創新的機製,一項項紮實的舉措,讓黨組織的種子一顆顆播下:對具有3名以上黨員滿足條件的企業,及時單獨建立黨組織;黨員人數少、暫不具備單獨建立黨組織條件的企業,則在認真分析的基礎上,相應采取聯合組建、掛靠組建等方式,為黨員安一個溫暖的“家”。
乘舟擊楫泛中流。在非公有製企業黨組織建設上,泰和演繹了一條漂亮的上升曲線。
【字幕】目前,全縣生產穩定的168家非公有製企業黨組織組建率達100%,其中28家規模以上非公企業黨組織單獨組建率達100%,實現了全覆蓋、全組建。
【字幕】 非公員工心向黨
在泰和縣許多非公企業,你都能聽到類似的故事:一個個黨組織,將黨員和廣大職工團結在一起,攻克企業發展道路上道道難關。這些普普通通的黨員職工,像一顆顆火種,點燃了身邊職工的奉獻、拚搏精神。
天蘭植物提取公司黨員吳方海、羅章湖等人,帶領3名技術人員成立烏雞蛋白提取攻關小組,反複試驗,掌握了烏雞蛋白提取的核心技術,把提取率由56%提高到91%,成為企業開拓市場的“秘密武器”。
近年來,泰和縣圍繞企業生產經營實際,在企業黨員中廣泛開展“三比三帶”、黨員承諾“六個一”、“爭六星、創六好”等主題實踐活動。活動的開展,進一步增強了黨員的宗旨意識、責任意識。廣大黨員和普通員工一起,在黨組織的帶領下,急生產之所急,想發展之所想,將幹勁和智慧擰成一股繩,拉動著企業邁向一個又一個發展高峰!
泰和大北農飼料有限公司黨員技改創新小組成員在“爭六星,創六好”活動中,狠下工夫,刻苦鑽研,小組的技改項目《水產飼料生產線微粉碎的改造》獲吉安市經濟技術創新競賽一等獎,填補了吉安市在微粉碎和膨化方麵的空白,公司水產飼料在全市的覆蓋率、市場占有率由原來12%迅速擴大到25%。
如今,在泰和非公企業中,黨員科室、黨員班組成了內部“品牌”單位,黨員職工成為企業的“排頭兵”,黨支部成為企業的“加油站”。越來越多的企業主不斷意識到黨員所起到的關鍵作用,深刻感受到黨員所代表的是信任、素質和能力。正因為如此,江西宏標汽車運輸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林宏標不僅積極支持公司黨支部建設,從經費、場所等方麵全力保障黨建工作,而且自己還遞交了入黨申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