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助手,他大力宣傳,廣開財路,以種種優惠的條件,吸引各界大亨投資鑽井采油。他向他們保證:(1)三年內就能收回成本;(2)以油井為單位,賺錢即可分紅;(3)優先償還投資款項。這些條件大大吸引了各路投資者。

1958年3月,公司提出開發16口油井的計劃,立即就有51名投資者參加,集資達50萬美元。一年以後,16口井中除7口井是幹井外,8口井開始生產石油氣,1口井可供開采石油。這一年的生產總值達225萬美元,超過投資基金的4倍。公司和投資者都賺錢了。

他們趁熱打鐵,同一年年底又推出馬沙利斯計劃,以醫生馬沙利斯為主,準備開發13口油井,集資47.5萬美元。結果,又一次大獲成功,13口油井中僅有4口幹井,全年生產總值達300萬美元。邦尼的事業躍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可是,任何事物的發展都不會完全一帆風順,邦尼的事業也不例外。前兩次的巨大成功使邦尼雄心大增,他迫切地想大幹一番。1959年,一項新的開采計劃又匆匆上馬。由於判斷失誤,公司在得克薩斯州曆時4個月所鑽的油井全部是幹井,整整損失了50萬美元。

這一沉重打擊,使公司業務開始跌入低穀,不得不大量削減人員,最少的時候隻剩下3個人。可是,邦尼並沒有氣餒,他繼續在美國和加拿大之間不停地奔波;積極尋找機會,尋找理想的采油點,以圖東山再起。

可是,邦尼的努力一次次遭到失敗,在整整3年中,看不見一點起色。就在邦尼幾乎要絕望的時候,一個機會姍姍而來。1962年,邦尼在得克薩斯州一個小郡發現了一塊滿意的油田,可鑽98口油井,每天可保證產油60桶。這時,公司財務狀況已經難以維持正常經營了,邦尼隻好以每口井4萬美元的價格批給投資者。盡管這樣,還是賺了75萬美元,還清了債務,職工人數又增加了。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大股東麥卡特知道公司起死回生,賺了錢,就想獨占公司經營權。他假稱自己患了癌症,將不久於人世,要求退股和還清他的債務,否則便要全盤接管。

邦尼及時識破了麥卡特的詭計,與他討價還價,最後決定以分期付款、每期5萬美元的形式來還清他索取的35萬美元高價,條件是讓麥卡特退出公司。麥卡特隻得同意了。

邦尼將“石油發展機構”改名為“麥沙石油公司”,準備向華爾街進軍。

1964年2月,他采取了更大膽的行動,上市集資,第一年營業額就達到150萬美元,純利43萬美元。接著,又展開收購活動,收購了吉爾遜石油公司。

1967年,麥沙石油公司的股票每股價值35美元,而在3年前,每股的價格僅為6美元。麥沙石油公司的成就也引起華爾街的注意,人們普遍認為這支石油股票有增值潛力,紛紛買進。

1969年,邦尼又開始另一項收購活動:收購得克薩斯州的赫高頓石油公司。麥沙石油公司發行每股價值約8美元的新股來交換赫高頓股票,並向願意交換者贈送認購憑證,在未來的5年內可認購麥沙股票。這一著棋果然走得很妙,收購任務圓滿地完成了。

邦尼在華爾街的風雲變幻中接連獲勝。1971年,他的私人財產大約有1000萬美元。從1973年起,阿拉伯世界對西方國家實行石油禁運,油價逐漸上漲,每桶石油從3美元漲到13美元,1979年漲到35美元,1981年則高達180美元。麥沙石油公司的利潤也扶搖直上,日漸看好,成了美國最大的獨立石油公司,資產總額達20億美元。

1982年12月,邦尼一生中最大的收購開始了,目標是當時美國排名第六的海灣石油公司。收購行動曆時半年,成交價132億美元。緊接著,邦尼得到華爾街的支持後,又收購了當年他在那裏做過小職員的菲納斯石油公司。

一個人經曆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就此倒下。隻要不倒下繼續奮鬥,就有重新站起來的可能。在美國,石油大亨不少。但像邦尼一樣,屢敗屢戰,白手起家者卻絕無僅有。邦尼以超人的毅力,贏得了人們的讚譽。

2.好風借力 苦心經營

在商品社會中,“以迂為直”經常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以迂為直”就是去爭奪天時、地利,去爭奪取勝的基本條件,為主動權的掌握創造條件。而有了主動權,就有了勝利的希望。“以迂為直”對於各行各業而言,都不失為致勝的法寶。

隻要把握住機會,經過不懈的努力,任何人都有可能勝利。

1915年,巴拿馬萬國商品博覽會上,當主持人隆重宣布:“中國張裕釀酒公司的白蘭地,榮獲本屆賽會金獎”時,大廳裏頓時掌聲雷動。年已古稀的張振勳走上領獎台,伸出滿是皺紋的雙手,從主持人手中接過金光閃閃的獎章,激動得老淚縱橫,渾身顫抖。他無限感慨地說:“我終於如願以償,釀出了世界上最好的美酒!”

1840年,著名的張裕釀酒公司創始人張振勳出生在廣東大埔縣一個鄉村私塾先生的家中。雖然父親在教書之餘,還行醫治病,但家中的生活仍然十分貧困。小振勳在私塾中跟著父親讀了幾年書,十三四歲時,就不得不輟學到姐夫家去放牛。在他16歲那年,家鄉發生了罕見的大旱災,到處都是餓死的人,小振勳每天和哥哥、弟弟一起上山挖草根,剝樹皮,供一家人充饑。正在這時,村裏有個姓黃的南洋華僑從印尼雅加達回鄉探親,見災荒嚴重,就慷慨地拿出錢來,送給同村每戶人家一鬥白米。鄉親們都非常感激他。張振勳很羨慕,就找到這位華僑打聽,能不能帶他到南洋去做工掙錢。姓黃的華僑見他聰明靈活,手腳勤快,便答應了。

張振勳到了印尼之後,雖然在姓黃的華僑幫助下有了一個棲身之處,但接連兩個月都沒有找到工作,最後隻得去做非常危險的礦工。

苦熬了3年後,張振勳才在一個福建華僑開設的紙行當上了傭工。他深知這工作來之不易,所以隻要是老板吩咐的事,都認真踏實地去幹好,即使一個人幹兩個人的活,也從無怨言。紙行的陳老板因此很看重他,先讓他當推銷員,後來又提拔他當賬房先生,把全店賬務管理和銀錢進出都托付給他。張振勳也沒辜負老板的信任,努力經營大小業務,當年紙行就獲得了5萬荷蘭盾的利潤。這時,有人暗中鼓動他找機會挾帶店裏的款項逃回家鄉,去過快活日子。張振勳認為這樣做是不道德的,堅定地拒絕了。陳老板知道後,更加器重這個年輕人,覺得這是個靠得住的人,所以把自己的獨生女兒也嫁給了張振勳。

陳老板臨終前把身後的事情,都托付給了張振勳。安葬了老人以後,張振勳和妻子商量如何發展今後的事業。當地的商業狀況,發展前景最好的是酒行。因為,荷蘭殖民主義者花天酒地,大肆揮霍,時時離不開酒,而當地的居民中,好酒的人也很多。所以他決定把紙行關閉了,改開酒行。

果然,酒行開業後,生意十分興隆。張振勳是個有心人,在接待顧客時很注意了解當地的風土民情,結交各方麵的朋友。連當地的最高長官、荷蘭人亨利都成了他的朋友。後來,在巴城酒稅和典當捐務承辦權的投標競爭中,張振勳得到亨利的幫助,輕而易舉地取得了勝利。承辦酒稅和典當捐務,利潤很大,張振勳的財富也就與日俱增。同時,他又通過亨利的關係,把這種業務逐漸擴大到其他城市和別的商品中。短短幾年中,張振勳成了當地有名的大富翁。

但是,張振勳並不滿足,他一直在尋找更有前途的發展方向。1866年,新的創業機會降臨了。當地政府為了開發附近的島嶼,號召華僑投資進行墾殖。張振勳認為,南洋的島嶼土地肥沃,氣候適宜,開發的前景一定會好,這是一個大顯身手的好機會!於是他親自前往同為荷蘭殖民地的葛羅巴埠,創辦了一個裕和墾殖公司。公司雇傭了一批華僑工人,開墾出一片荒地,種植咖啡、椰子、茶葉等經濟作物,並在田間套種雜糧。經過幾年的努力,原先的叢林沼澤變成了肥沃的田園,他的收入也隨之不斷增加。

之後,張振勳又去蘇門答臘經營墾荒事業,開辦了亞齊墾殖公司,先後辦起了橡膠園、茶園、魚池和銀行,成為資財累累的“蘇島富翁”。

1891年夏天,應清政府督辦鐵路大臣盛宣懷邀請,張振勳到山東煙台商議投資事宜。在談話中,張振勳提起一件舊事:10多年前他曾與一位法國領事同桌就餐,這位法國領事說到,中國天津、煙台一帶氣候環境都適宜葡萄生長,用那裏的葡萄可以釀造出優質葡萄酒。如今到了煙台,他很想實地考察一下葡萄生長的情況。巧的是盛宣懷也早有這個想法,認為煙台一帶葡萄出產豐富,售價低廉,很適合建葡萄酒廠。兩人可謂不謀而合。

1894年9月,張振勳籌辦的煙台張裕釀酒公司得到了政府的正式批準,並獲得了在直隸(今河北)、奉天(今遼寧)、山東三省的15年專利和免稅3年的政策優待。這是我國近代第一家同時也是當時遠東地區最大的一家新式釀酒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