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你想像鳥兒那樣自由翱翔於蔚藍色的天空嗎讓我們來看看鳥兒是怎樣扶搖直上的。
擁有一對翅膀是鳥類飛行的首要條件。科學家們認為,鳥類翅膀結構異常複雜,絲毫不亞於鳥類整體機能的複雜性。鳥翅的羽毛構造能巧妙運用空氣動力原理,推動空氣,利用反作用力向前飛行。
鳥兒飛翔除了主要依賴於翅膀外還有它們特殊的骨骼。鳥骨是優良的“輕質材料”;中空質輕。這對減輕自重、增加浮力非常有利。另外鳥類和人類一樣,在缺氧的情況下,會進行“過度換氣”,與人類不同的是鳥類進行的是雙流呼吸:肺部——氣囊——肺部。在6000米高空,氧氣含量僅為海平麵的1/2,而鳥類在此高度飛行時,能將呼吸頻率增加5倍,吸入空氣的量增加2倍。
過度換氣能使肺快速吸進更多的空氣,從而把大量的氧輸送到身體的各個部分,尤其是大腦。
在通常情況下,大腦損壞的直接原因,就是因為腦血管在過度換氣時開始收縮,變得比正常時狹窄,腦細胞沒有足夠的氧氣補充,死亡就會加速。
然而在相同的情況下鳥類卻能獲得成功,有人認為它們在過度換氣時不會發生腦血管收縮現象,所以可以戰勝人類認為難以承受的極限。
但是,鳥類究竟是擁有怎樣的控製機製才得以使它們在過度換氣時仍能保持正常的腦血流量的呢有人說,鳥類之所以能戰勝複雜的氣流、高寒、缺氧等等不利條件,僅有過度換氣方麵的特殊功能顯然不夠。在那些不利條件下,人或其他哺乳動物由於缺氧會導致體內所有的功能發生紊亂,更何況麵臨的不僅僅是缺氧,還有其他可能危及生龠的事情同時襲來,如奇寒、複雜的氣流衝擊、料之不及的冰雹風雪等等,因而必須具備綜合性的應變能力才行。鳥類如此與眾不同,一定有一整套合理的、科學的應變裝置。但是這套“裝置”藏在什麼地方人類還不知道。
可見,鳥類淩空飛翔之謎依舊不甚明晰。它們到底有什麼飛翔的獨家秘笈,抑或持有何種特異功能?這還有待人們進一步地探索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