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三個伊朗漁民駕著一艘小船出海打魚。
突然,他們發現前方海麵上有幾隻海鷗在盤旋。
他們將船劃近後一看,飛翔的鳥群下方,居然是一條巨大的大王烏賊:它那綠色的軀體半沉半浮地在水麵上隨波逐流。
漁民們先是大吃一驚,繼而又勇氣大增。他們見大王烏賊顯得病懨懨的,便打算捉住它。
平時,伊朗人常用大王烏賊的肉作魚餌,眼前這幾百千克重的肉餌豈能白白放過!可是他們手中缺乏合適的武器,三個人總共隻有一把大砍刀。
怎麼辦?想了半晌,漁民們決定避開正麵,將船迂回到大王烏賊的側後方,悄悄逼近獵物。
一個漁民猛地一下抓住大王烏賊的一條腕,另一個漁民馬上手起刀落砍下,剩下的那位漁民則使勁翹船,將船退回安全的地方。
遭到襲擊的大王烏賊發起狂來,用腕猛擊海水,但並不反攻,隻是一味地退卻。漁民們想追上它,可大王烏賊遊得飛快,不多一會兒便消失在大海之中。
漁民們感到很失望。這時,空中盤旋的海鷗又“指示”出大王烏賊的方位。
不知為什麼,大王烏賊一直沒有潛下海去,如此一來,就成了海鷗的追蹤目標。
漁民們用力劃了一段距離,終於又追上這倒黴的烏賊。他們仍然像上次一樣砍下了大王烏賊另一條腕。
大王烏賊也仍然狂怒地撲騰一陣子後逃跑了。這樣的過程重複了好幾遍,大王烏賊終於精疲力竭了,它隻能用那被砍短了的腕機械地拍打海水,卻再也構不成對漁民的威脅了。
大王烏賊使出了最後的絕招:施放墨汁,妄圖憑借“煙幕彈”逃遁。
漁民們對大王烏賊發起了總攻。漁船漸漸逼近大王烏賊,大砍刀接連不斷地向它身上砍去,終於砍下了大王烏賊的腦袋。
隨即,烏賊的身體沉了下去。三個人費了好大的勁兒,才將烏賊頭拖進船艙,勝利而歸。
大多數動物學家認為,這條成為獵物的大王烏賊生了病,所以無力反擊,也無法潛入水中,這不能代表大王烏賊的真實實力。
那麼,健康的大王烏賊到底有多厲害呢?讓我們來看看19世紀60年代發生在大西洋上的那場戰鬥吧。
當時,法國海防艦“亞列克頓”號駛到了特納裏夫島以東185千米處。水兵們忽然發現前方有一條長約六米、呈磚紅色的怪物。
那怪物頭部長有腕,眼睛向外凸出,約有小口徑炮彈大小,口中長有很大的喙,咀嚼時發出“哢嚓哢嚓”的聲音。怪物不時將口張開,露出大鐵鉗似的角質喙向軍艦示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