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041章 意外波折(1 / 2)

人質在當夜十一時釋放。

“紅色風暴旅”把人質交給了長老會。

“紅色風暴旅”發表聲明:“中國政府作出了善意的表示,包括禁止中國公民進入伊拉克,我們決定釋放這十一名人質。我們要說明,在人質被扣押期間,他們沒有受到任何傷害,我們也沒有因釋放他們而索取贖金。”

萊姆了解到這個消息,頗是感慨,這個“紅色風暴旅”比阿德萊德可愛多了,不僅沒要一分錢,而且還倒貼人質的飯錢就把人放了,而那個阿德萊德為了榨取更多利潤,隻恨不得把所有勞工生吞活剝了吃。一定要把四十三名中國勞工救出來,他想。

葉仲良並沒有向萊姆通報人質釋放的消息。

葉仲良覺得事情頗為棘手。他這次來伊拉克,主要任務是實地考察伊拉克局勢,調查大使館損毀情況,提出複館可行性報告,做出重新啟動在伊拉克外交工作的計劃安排。原以為這事不會太複雜,有那麼三五天就可以回國,沒想到大使館損毀太嚴重,花了好幾天時間才得出損毀評估結論。照這情況看來,使館要重新開館,恢複運作,隻怕要重新建設。沒想著這邊工作剛有了頭緒,又遇上解救人質的任務,就現有條件來看,要把這些中國勞工安全送回國內還真有不小困難。

由於是戰後第一次進入伊拉克,主要摸底探路,對伊戰後的嚴峻形勢估計不足,各項準備都不充分,隨行隻有七人,警衛人員都沒有帶,人力物力極其缺乏,要將十一人安全送往約旦,存在相當大的風險。一著不慎,就可能出現問題。

國家領導人十分關心這些人的安危,外交部在第一時間發表談話,對“紅色風暴旅”的要求做出回應。獲悉人質釋放後,從主席到總理,都先後批示,十一名人質是中國公民,一定要安全順利地送他們返回祖國。

人質的家屬也望眼欲穿地盼著親人回家。

責任重大,任務難巨啊。

如何保證萬無一失?關鍵是巴格達至約旦這條路上。隻要到了伊拉克與約旦交界處就安全了。約旦那邊,中國駐約旦大使已安排了接應。

葉仲良做事也算穩妥。

他原打算立即把人質從長老會接出來,送到趙衡陽公司裏,然後再送往約旦上飛機回國。不料,又出現了波折。這些剛釋放出來的中國勞工卻表示不願回去,說都是借了高利貸出來,要留下在伊拉克打工賺錢,就這樣灰頭土臉地回去,借的錢還不上,回家還是過窮日子。要求葉仲良幫助找到譚魚頭,出來時,國內那邊聯係人就是要他們來找譚魚頭,說譚魚頭會找到工作,在美國公司做工,每月可以賺幾千美元。葉仲良告訴他們上當受騙,譚魚頭就是公安部要抓的犯罪嫌疑人,又講了四十三名勞工在美軍基地工地的悲慘境地,然而,這些人對他的話並不完全相信。葉仲良惱了,命令必須回國,也不敢接他們出去,跟長老會副主席艾木哲德商量,要求這些人暫時留在長老會,天亮前派車子來,直接接送去伊拉克邊境。

長老會副主席艾木哲德是伊拉克一位很有名望的宗教領袖,與長老阿卜杜勒是朋友。對中國都有一定了解,態度十分友好,在釋放人質過程中,積極與綁架分子斡旋,為最後釋放發揮了重要作用。兩人爽快地答應了葉仲良,安排了兩個房間給十一名中國勞工休息,又吩咐人送來食物飲用水,派了幾個民兵看守,不讓他們擅自離開。

葉仲良連夜把趙衡陽叫來,商議護送中國勞工回國的問題。

趙衡陽也拿不出什麼好主意,車子可以解決,他公司就有;安全方麵,從公司調四個保安隨行保衛,隻怕起不了實際作用。是聘用的伊拉克人保安,也不能配槍,擔心路上如果遇著美軍檢查,有槍反而會引起麻煩。趙衡陽倒希望葉仲良與萊姆商量一下,萊姆應該會提供可靠保衛。葉仲良卻叮囑趙衡陽務必嚴守秘密,不得告訴萊姆。葉仲良這麼做,一是信不過萊姆,二是生怕萊姆又搞出什麼鬼主意,把十一人強留下來。他心裏很有點怵萊姆,一個美國情報軍官,咋對中國這麼有興趣呢?

夜長夢多,早送走早好。

當然,葉仲良也很想解救出另外四十三名中國勞工,但認為不能利用剛釋放的十一人,否則,十一人就成了另一種形式的人質。先送走十一人,餘下的四十三人再慢慢想辦法吧。

萊姆似乎安分守己,沒有過問人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