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堅死了,但沒有人知道他是怎麼死的。《隋書》上有兩種說法,一種是病亡,另一種模棱兩可,隻說是張衡進去待了一會兒出來,就說他死了,所以有人懷疑是楊廣授意他殺了楊堅。我的書裏雖然說他是死在了楊廣手裏,但他的死始終是個未解之謎。

楊廣親自為他的父親擦洗穿衣,親自把他的屍身放進了早已準備好的棺槨之中。他的臉異常的平靜,平靜的就像一潭凍結的湖水。

“好了蓋上吧!”楊廣揮了揮手。

幾個內侍抬著棺蓋蓋到了棺槨上。

“釘上嗎?”內侍問。

“先不釘了,你們都下去吧。”

內侍們躬身退了出去。大殿上隻剩下楊廣和那口盛殮著楊堅的棺槨。

“爹,對不起。我保證會做一個好皇帝的。”

楊廣輕撫著棺蓋,一滴淚落在了上麵。

門外忽然傳來一陣腳步聲,那腳步聲在殿門口停住了。

“誰在外麵?”

“太子殿下,是我。”楊素的聲音傳了進來。

“進來吧!”

楊素走進殿內,楊廣沒有回頭。

“臣……”

“不必了!有話就說吧!”

楊素剛要行禮,卻被楊廣抬手製止了。

“臣是想問太子殿下什麼時候,給先皇發喪。還有就是國一日不可無君,敢問太子殿下,何時登基坐殿。”

“發喪的事我想先放一放,我怕父皇殯天的事一但傳出去,會引起一些動蕩,所以必須有人坐鎮才行。你是文官論方略還行,但論起謀略你還是差著一點。所以我想等一個人回來再說。”

“你是說長孫將軍?”

楊廣點點頭,“嗯,我想他也該回來了。等給父皇發了喪,我自會登基。”

“既然這樣那臣就告退了。太子殿下您節哀順變。”

楊素說完轉身出了大殿。

自從仁壽二年長孫晟被派去處理突厥事務,到現在已有二年多了。上個月楊廣接到長孫晟的湊章,事情已經辦理妥當,不日便可回來。

長孫晟興衝衝的來到仁壽宮,準備拜見隋文帝楊堅將突厥事務回稟。可是當他進到大殿之內,卻發現太子楊廣和尚書左撲射楊素卻是一臉悲切的站在那裏。周圍的幾個朝臣臉色也都不怎麼好看。長孫晟不由得一愣。

“長孫將軍,你回來了!”太子楊廣說道。

“嗯,我回來了。皇上呢?皇上哪去了?”長孫晟奇怪地問道。“怎麼你們一個個都……”

“長孫將軍,”太子楊廣說道,“你跟我來。”

長孫晟的心猛然一跳,一種不詳的預感油然而生。他隨著楊廣來到大殿屏風後麵,一座棺槨依然擺在了那裏。

“難道是?這怎麼可能呢?”長孫晟雖然已經猜到了,但是還是有些不敢相信。

“是真的。棺蓋我沒釘死呢,你可以打開來看。”

長孫晟走過去推開棺蓋,隋文帝楊堅的臉露了出來。長孫晟把棺蓋蓋好,問道:“什麼時候的事?”

“這個月十三。”

“您打算什麼時候發喪?”長孫晟看了看楊廣,楊廣的身上穿的還是常服。

“因為我怕父皇去世的消息一但傳開,回引來許多不必要的麻煩。所以必須有人幫我坐陣。我不知道長孫將軍願不願意替我分擔這個憂愁。”

“臣感謝太子殿下對臣的信任,臣定當不辱使命!”長孫晟說完單腿跪地,向上叩頭。

“那我現在就封你為左領軍將軍,專門負責管理宮內侍衛巡查,以及內宮禁衛。”

“臣領旨謝恩。”長孫晟再一次向上叩頭。“臣定當不辱使命!”

“快起來吧!”

楊廣伸手把他從地上扶起來。楊廣的手和長孫晟的手緊緊的握在了一起。

仁壽四年七月二十一,隋文帝楊堅正式發喪,舉國哀悼。隨後楊廣便在仁壽宮登基為帝,開始了長達十三年的大業之舉。

在登基的前一夜,一個封著封簽的小金盒被送到了宣華夫人陳氏的寢宮。封簽上寫著宣華夫人親啟幾個小字,一看就是楊廣的親筆。

陳氏見了那盒子嚇得變了臉色,不由得渾身顫抖,盒子都有些拿不住了。

“這一定是□□,我不要打開它!我不要!我不想死!啊-------”

陳氏把盒子扔在地上,抱著頭,發出一聲淒厲的叫喊。

太監把盒子從地上撿起來放到她的手中,“太子殿下說了,這盒子您得親自打開。快點打開,雜家還要回去交旨。

“娘娘,快點打開吧!娘娘。”周圍的幾個宮女急切的催促道,“就是死您也得讓我們死個明白啊!”

陳氏的手抖個不停,費了好大的勁才把盒蓋打開。忽然她捂住了自己的嘴巴,一臉的不敢相信。幾個宮人湊過去一看,不由得大鬆了一口氣,跌坐在地上。原來裏麵是一個同心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