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遼東城打得如火如荼的時候,忽然傳來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楊玄感在黎陽起兵了!

楊玄感他不是這會兒想反,其實他早就想反了!大業五年與吐穀渾為戰時,他就想暗襲楊廣,結果被他叔父楊慎勸阻了。因為“士心尚一,國未有釁,不可圖也。”而且他手裏還缺一樣最重要的權力----兵權。

幸好楊廣喜歡到處征伐,楊玄感為了立威名,悄悄求兵部尚書段文振讓他做了一名將領,使他的手裏有了兵權。

經過幾年的經營,楊玄感的威望大增。當楊廣命他黎陽督運的時候,楊玄感知道他的機會來了!

按理說楊玄感位極人臣,不該有反心,為什麼卻三番五次的想要起兵反叛!其實這和楊廣的猜忌有關。因為楊玄感好文,家中門客眾多,再加上朝臣子中多為父親楊素舊部,自然對其是言聽計從,由此引來了楊廣的猜忌。再加上當初楊素在時依恃自己有功,驕橫倨傲,在朝宴上有時有失作臣子的禮節,煬帝心中懷恨但不說。楊素也覺察出來了。等楊素去世,煬帝就曾對身旁的侍臣說:“假使楊素不死,最終也得被誅滅九族。”話傳到了楊玄感的耳朵裏,使得楊玄感心裏更加的惶恐不安。感覺好像有一把刀時刻懸在自己的腦袋上,隨時都能掉下來,讓自己粉身碎骨。如此一來,楊玄感便起了反意。

楊玄感先是將自己的幾個兄弟以及自己的好友悄悄的招到黎陽,接著便借口,水路不通,遲遲不往遼東押運糧草。接著又讓人到處散布水軍將領來護兒要起兵反隋。他便以討伐來護兒為名,集結軍隊於黎陽。楊玄感以運糧的名義將趙懷義元務本等人召集在了一起。

“在坐的都是舊臣,所以我也不想瞞著諸位。今獨夫肆虐,陷身絕域,此天亡之時也。我今親帥義兵以誅無道,不知諸位意下如何?”

治書侍禦史遊元站起來,正色道:“令尊受國之恩寵,近古無比。你兄弟幾人也是地位尊崇,理當竭誠盡節上答鴻恩才是。怎麼能圖謀反噬!別忘了令尊墳上的土還沒幹呢!”

楊玄感冷冷一笑,“你這麼是什麼意思!”

“我的意思就是我寧願死,也不會聽你之令!”

“你難道就不怕我殺了你!”楊玄感的臉上顯出一股殺氣!

“你就是殺了我,我也絕不聽命於你!”

“好,來人!把他給我推出去斬了!”

從外邊進來幾個兵將把史遊元扯著胳膊架了出去。不一會兒,一顆血淋淋的人頭被盛了上來。剩下的幾個人,嚇得臉都變了,紛紛表示願意聽命。

楊玄感挑選運夫中年輕力壯者約五千餘人,丹楊、宣城兩地的篙梢約三千人,殺了三牲誓師起兵。在誓師會上,楊玄感站在高台之上說道:“主上無道,不以百姓為念,天下騷擾,死遼東者以萬計。今與君等起兵,以救兆民之弊,何如?”

台下的兵將們是齊聲大呼:“萬歲!”

就在這振奮人心的時刻,河內主薄唐禕悄悄的逃回了河內。

晚上,楊玄感將自己的謀士兼好友蒲山公李密叫到了自己的房間。

“玄邃兄,我今已起誓,下一步該如何,還望玄邃兄明示。”

李密想了一下,說道:“天子出征,遠在遼外,就是距幽州也還有千裏之遙,南有大海,北有胡人,中間夾著一條道,極其險惡的。你若率兵出其不意,長驅入薊,據守臨渝關的險要,扼住這條路的咽喉,將征遼的隋軍歸路切斷,高句麗知道後,必然追蹤於隋軍之後。不出一個月,隋軍的軍資糧秣都將消耗殆盡,隋軍不是投降就是潰散,到時就可以活捉楊廣不戰而勝。此乃上計。”

“還有嗎”

“關中之地四麵為屏天府之國,雖然有衛文升,但他不足為慮,如今您若率部西進,直取西京,招西京豪傑之士,撫西京之士民,憑借險據守西京,天子雖然從高麗返回,但已失掉根本之地,我們就可以慢慢進取了。此乃中策。”

“除此之外,還有嗎?”

“挑選精銳士卒,晝夜兼程,襲取東都,借以號令四方。但是恐怕唐禕已經告知了東都守備,使東都已經有所準備。要是率兵進攻東都,百日內攻城不下,若援軍一到……恐怕其結果不是你我能預料的。此乃下策。”李密說完歎了一口氣。

不想楊玄感卻笑道:“玄邃兄的下策,乃是我的上策。如今文武百官的家屬具在東都,要是先攻取東都,就足以擾亂百官們的心。而且,如果經過城池卻不攻取,怎能顯示我軍的威風呢?!”

於是楊玄感率兵前往東都洛陽,並派自己的弟弟楊玄挺領兵一千為先鋒,取河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