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解雁門之圍李世民所展現的是他的雄才大略,那麼大破甄翟兒則展現了他的英勇無畏。
在隋大業末年,各路的起義軍如春筍般拔地而起,幾乎遍布了全國。魏刀兒就是其中的一支。魏刀兒自號曆山飛,於大業十一年在上古起兵反隋。甄翟兒是他手下的一名部將,此人敢打敢拚,在軍中很有威望。
大業十二年四月初七,甄翟兒率兵十萬攻打太原,致使將軍潘長文,兵敗身亡。後來甄翟兒雖然沒能攻下太原,但卻嚴重威脅著這個戰略要地,為此楊廣下詔命在馬邑正與突厥周旋的右驍衛將軍唐公李淵為太原留守,以虎賁郎將王威,虎牙郎將高君雅為副將征討甄翟兒。
接到詔令的李淵不敢耽擱急忙調遣大軍,由他親自帶領直奔太原而去。快到雀鼠穀的時候,忽然前麵有探馬來報,甄翟兒以在前方擋住了去路。李淵一聽急忙問道:“有多少人?”
“不清楚,隻見頭不見尾!但起碼在萬人以上。”
李淵聽罷不由得倒吸了一口涼氣。因為他帶來的兵馬並不多,說是五千人,其實還不到五千,而且幾乎有一半的是老弱病殘。要是硬拚,豈不是以卵擊石?這可怎麼辦?李淵不由得皺起了眉頭。他瞧了瞧手底下的這些人,又看了看那些拉來的輜重,忽然有了一個主意。
“虎賁郎將王威聽令!”
“末將在!”
“本衰命你帶老弱兵丁兩千,拉上輜重,多張旗幟,前去攻打甄翟兒,隻許敗不許勝。“
王威一聽嚇了一跳,這打的什麼仗?別人打仗都是想怎麼往贏裏打,沒聽說過還要專門往敗裏打的。
李淵似乎看出了王威的疑慮,把臉一沉,“怎麼你還有什麼疑問嗎?”
“末將尊令!”王威不敢多說什麼,急忙去準備了。
“虎賁牙將高君雅聽令!”
“末將在!”高君雅一抱拳。
“本帥命你帶精兵八百,等王威敗下之後由左側包抄甄翟兒的大軍。本帥與你相配和,同時包抄他的右側!”
“末將尊令!”高君雅答應一聲也去準備了。
這時候,李世民過來了,“爹,我幹什麼呀!”
李世民自從解了雁門之圍,李淵覺得他這個兒子倒是有些才能,與其讓他待在別處為別人所用,倒不如把她留在身邊為自己所用,所以在汾水平叛的時候就把他調到了自己的身邊。可是李世民在他眼裏終歸是個孩子,作為父親他總是不自覺的保護著他。這讓李世民多少有些不痛快,但是作為兒子和部下,他沒有權利反駁李淵。
“你帶剩下的人留在原地一做後應。”
李世民一聽,心想:“怎麼又是這樣,憑什麼你們都去但把我留下,還不是不放心我嗎!”但是軍令如山,做事總得有規矩,不然這仗沒法打。
一切進程都按照李淵的部署順利的進行著,正如李淵的所料,甄翟兒真的把王威當作了主力,一股腦的衝了上來,王威也按照李淵的吩咐敗退下來。就在甄翟兒搶那些輜重的時候,李淵和高君雅領著人殺到了。甄翟兒手底下的兵丁們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急忙往雀鼠穀深處跑去。
甄翟兒跑上一處高地,回身一望,忽然發現和自己交手的隋兵根本就沒多少。一氣之下,命令反攻。但是他手底下的這些兵丁為了逃命已經有點不管不顧不聽指揮了!甄翟兒大怒之下連殺了兩個逃兵,才把手底下的人鎮住。甄翟兒立刻指揮反攻將李淵圍在了穀內。就在這危機的時刻,忽然一陣喊殺聲由遠及近從身後傳了過來。李淵急忙回頭一看,隻見一隊隋兵從穀外殺了進來。衝在最前麵的那位小將身穿亮銀甲,頭戴亮銀盔,手持一杆亮銀槍,□□一匹白龍馬是勢不可擋,這員小將不是別人正是李世民。
這李世民怎麼來的這麼及時呢原來李淵走了以後,李世民總感覺不放心,便派了幾個探馬遠遠的跟在李淵後麵,後來這幾個探馬輪番把戰況及時的報告給了李世民,李世民把握時機帶兵衝進了穀內殺散了甄翟兒的大軍。
李淵看著勇猛無敵的李世民忽然想起許多麵前那個書生的話:“其年及冠,必將濟世安民。”這個月李世民不就剛好二十歲(虛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