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蘇爾·瑪阿裏的《卡布斯教誨錄》是波斯中世紀的一部散文名著。伊朗的“詩人之王”、著名學者巴哈爾(1866~1951)稱它是“伊斯蘭文明的百科全書”。(見《風格探討》第二卷,第113頁,德黑蘭1958年版,原文為波斯文)英國曆史學家珀西·塞克斯也曾向人們推薦這本書,他在談到《卡布斯·那梅》(即《卡布斯教誨錄》)一書時說:“假如有人問我波斯人寫的哪一本書最能引起英國讀者的興趣,我願意推薦齊雅爾王子凱伊·考斯寫於公元1082年的一本有關生活的道德與規範的著作。這本書論述了家長的責任、打獵、馬球、婚姻、教育和醫藥等問題。”(《阿富汗史》第一卷,下冊,第333頁,商務印書館1972年版)
下麵我僅就《卡布斯教誨錄》的作者簡曆、全書的內容及對後代的影響等問題作一簡單介紹。
昂蘇爾·瑪阿裏的全名叫作阿米爾·昂蘇爾·瑪阿裏·吉卡烏斯·本·阿斯坎達爾·本·卡布斯·本·瓦士姆吉爾·阿本·茲雅爾。從全名可知他是茲雅爾(亦稱“阿勒·茲雅爾”)王朝的王子。他的高祖是茲雅爾。他的曾祖是茲雅爾王朝的第二任國王瓦士姆吉爾(935~967在位)。他的祖父是第四任國王卡布斯(976~1012在位)。他的父親叫阿斯坎達爾。他自己叫昂蘇爾·瑪阿裏·吉卡烏斯,他曾獲有“阿米爾”的尊號。
茲雅爾王朝的統治範圍大約在現在伊朗的中部和北部地區,包括:吉蘭、馬讚德蘭、胡澤斯坦、法爾斯、克爾曼,伊斯法罕各省。王朝共存在了114年(928~1042)。它的東北方向是薩曼王朝(892~999),它的南麵和西南麵是白益王朝(938~1056)。三個王朝曾一度鼎足天下,為擴大領地,經常明爭暗奪,大動幹戈。昂蘇爾·瑪阿裏的祖父卡布斯登極不久,便遭到白益王朝的侵襲。結果國土淪喪,他本人也流落他鄉。經過十八年的積蓄力量之後,他才又得以卷土重來,再次於塔布列斯坦和古爾岡站穩腳跟,恢複統治。
卡布斯,一方麵,才學穎異,學識淵博,諳熟天文、曆史、哲學等各方麵的知識,能工詩作賦,並擅長書法。許多學者雅士、文人騷客都前來投奔,麇集在他的宮中,其中如阿布裏·比隆尼等在當時還頗負盛名,但是另一方麵,他殘忍暴虐,從不恕人,以致激怒了一部分貴族,他們因此暗地勾結他的兒子法拉克·瑪阿裏,策動了政變,逮捕了他,並治以死罪,之後便擁戴法拉克做了國王。
卡布斯的遭遇說明當時社會的動蕩不穩,茲雅爾王朝已處於內憂外患、搖搖欲墜之中。昂蘇爾·瑪阿裏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於1021年(即卡布斯倒台九年後)出生的。
由於昂蘇爾·瑪阿裏的伯父法拉克的篡權,他的父親阿斯坎達爾便失去做國王的機會,但這使他不至於陷入繁雜的政務和勾心鬥角中去,因而可以拿出更多的時間來培養、教育自己的兒子。阿斯坎達爾是一個很有遠見的親王,不僅讓兒子學習宗教、天文、數學、曆史、文學、語言、哲學等各科知識,還讓他學習兵法、騎馬、射箭、武功、狩獵、格鬥、遊泳等等;不僅教他各種禮儀,還讓他學習各種技藝。這不僅使昂蘇爾·瑪阿裏後來具有遊刃社會、應付事變、發展自己的能力,而且也為他在老年時總結一生,寫出教誨性的文字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這個時期,又先後興起兩個王朝:一個是伽色尼,一個是塞爾柱。
伽色尼王朝由突厥人於962年在阿富汗建立,到瑪赫穆德蘇丹在位時期(998~1030)達到鼎盛。
塞爾柱王朝亦是由突厥人建立的。約1000年時,他們從中亞北部草原遷徙到錫爾河下遊地帶,接受了伊斯蘭教。約在1025年稱臣於伽色尼瑪赫穆德蘇丹。但在瑪赫穆德死後不久,即1037年,他們在霍臘散貴族的支持下打敗了伽色尼王朝的瑪斯伍德蘇丹,並趁機擴張領土,於1042年完全兼並了茲雅爾王朝。年僅二十一歲的昂蘇爾·瑪阿裏便從此失去了王子的優越地位,這使他在一定程度上接觸並了解了下層社會,對於商人、農民、手工業等各種職業都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
昂蘇爾·瑪阿裏曾到伽色尼王朝的京城加茲尼生活了八年,並在那裏同瑪赫穆德的女兒卡茲·瑪赫穆德·本·納賽爾丁公主結為夫妻。在伽色尼王朝被塞爾柱王朝戰敗,退到印度後,昂蘇爾也曾到過那裏。他在伽色尼宮廷曾侍奉過牟杜德蘇丹。後來,他為了同東羅馬帝國作戰,便來到阿塞拜疆地區的甘芝城,在阿布·薩瓦爾·沙達迪國王的宮中供職。這兩段宮廷生活,加深了他對統治階級內部狀況的了解,並取得了統治國家、統帥軍隊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