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宣張二王杜郭吳承鄭趙列傳第十七(1)(1 / 2)

宣秉字巨公,馮翊雲陽人也。少修高節,顯名三輔。哀、平際,見王氏據權

專政,侵削宗室,有逆亂萌,遂隱遁深山,州郡連召,常稱疾不仕。王莽為宰衡,

辟命不應。及莽篡位,又遣使者征之,秉固稱疾病。更始即位,征為侍中。建武

元年,拜禦史中丞。光武特詔禦史中丞與司隸校尉、尚書令會同並專席而坐,故

京師號曰“三獨坐”。明年,遷司隸校尉。務舉大綱,簡略苛細,百僚敬之。

秉性節約,常服布被,蔬食瓦器。帝嚐幸其府舍,見而歎曰:“楚國二龔,

不如雲陽宣巨公。”即賜布帛帳帷什物。四年,拜大司徒司直。所得祿奉,輒以

收養親族。其孤弱者,分與田地,自無擔石之儲。六年,卒於官,帝敏惜之,除

子彪為郎。

張湛字子孝,扶風平陵人也。矜嚴好禮,動止有則,居處幽室,必自修整,

雖遇妻子,若嚴君焉。及在鄉黨,詳言正色,三輔以為儀表。人或謂湛偽詐,湛

聞而笑曰:“我誠詐也。人皆詐惡,我獨詐善,不亦可乎?”

成、哀間,為二千石。王莽時,曆太守、都尉。

建武初,為左馮翊,在郡修典禮,設條教,政化大行。後告歸平陵,望寺門

而步。主簿進曰:“明府位尊德重,不宜自輕。”湛曰:“《禮》,下公門,軾

輅馬。孔子於鄉黨,恂恂如也。父母之國,所宜盡禮,何謂輕哉?”

五年,拜光祿勳。光武臨朝,或有惰容,湛輒陳諫其失。常乘白馬,帝每見

湛,輒言“白馬生且複諫矣”。

七年,以病乞身,拜光祿大夫,代王丹為太子太傅。及郭後廢,因稱疾不朝,

拜太中大夫,居中東門候舍,故時人號曰中東門君。帝數存問賞賜。後大徒戴涉

被誅,帝強起湛以代之。湛至朝堂,遺失溲便,因自陳疾篤,不能複任朝事,遂

罷之。後數年,卒於家。

王丹字仲回,京兆下邽人也。哀、平時,仕州郡。王莽時,連征不至。家累

千金,隱居養誌,好施周急。每歲農時,輒載酒肴於田間,候勤者而勞之。其墮

懶者,恥不致丹,皆兼功自厲。邑聚相率,以致殷富。其輕黠遊蕩廢業為患者,

輒曉其父兄,使黜責之。沒者則賻給,親自將護。其有遭喪憂者,輒待丹為辦,

鄉鄰以為常。行之十餘年,其化大洽,風俗以篤。

丹資性方潔,疾惡強豪。時,河南太守同郡陳遵,關西之大俠也。其友人喪

親,遵為護喪事,賻助甚豐。丹乃懷縑一匹,陳之於主人前,曰:“如丹此縑,

出自機杼。”遵聞而有慚色。自以知名,欲結交於丹,丹拒而不許。

會前將軍鄧禹西征關中,軍糧乏,丹率宗族上表二千斛。禹在領左馮翊,稱

疾不視事,免歸。後征為太子少傅。

時,大司徒侯霸欲與交友,及丹被征,遣子昱候於道。昱迎拜車下,丹下答

之。昱曰:“家公欲與君結交,何為見拜?”丹曰:“君房有是言,丹未之許也。”

丹子有同門生喪家,家在中山,白丹欲往奔慰。結侶將行,丹怒而撻之,令

寄縑以祠焉。或問其故,丹曰:“交道之難,未易言也。世稱管、鮑,次則王、

貢。張、陳凶其終,蕭,朱隙其末,故知全之者鮮矣。”時人服其言。

客初有薦士於丹者,因選舉之,而後所舉者陷罪,丹坐以免。客慚懼自絕,

而丹終無所言。尋複征為太子太傅,乃呼客謂曰:“子之自絕,何量丹之薄也?”

不為設食以罰之,相待如舊。其後遜位,卒於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