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司徒袁隗府,舉高第,拜侍禦史。是時,宦官秉權,典執政無所回避。常

乘驄馬,京師畏憚,為之語曰:“行行且止,避驄馬禦史。”及黃巾賊起滎陽,

典奉使督軍。賊破,還,以牾宦官賞不行。在禦史七年不調,後出為郎。

靈帝崩,大將軍何進秉政,典與同謀議,三遷羽林中郎將。獻帝即位,三公

奏典前與何進謀誅閹官,功雖不遂,忠義炳著。詔拜家一人為郎,賜錢二十萬。

從西入關,拜禦史中丞,賜爵關內侯。車駕都許,遷光祿勳。建安六年,卒

官。

鸞字始春,焉弟子也。少立操行,褞袍糟食,不求盈餘。以世濁,州郡多

非其人,恥不肯仕。

年四十餘,時太守向苗有名跡,乃舉鸞孝廉,遷為膠東令。始到官而苗卒,

鸞即去職奔喪,終三年然後歸,淮汝之間高其義。後為巳吾、汲二縣令,甚有名

跡。諸公並薦,複征拜議郎。上陳五事:舉賢才,審授用,黜佞幸,省苑囿,息

役賦。書奏禦,牾內豎,故不省。以病免。中平元年,年七十七,卒於家。子曄。

曄字文林,一名嚴,尤修誌介。姑為司空楊賜夫人。初鸞卒,姑歸寧赴哀,

將至,止於傳舍,整飾從者而後入,曄心非之。及姑勞問,終無所言,號哭而已。

賜遣吏奉祠,因縣發取祠具,曄拒不受。後每至京師,未嚐舍宿楊氏。其貞忮若

此。賓客從者,皆祗其誌行,一餐不受於人。仕為郡功曹。後舉孝廉,有道、方

正、茂才,三公並辟,皆不應。

初平中,天下亂,避地會稽,遂浮海客交阯,越人化其節,至閭裏不爭訟。

為凶人所誣,遂死於合浦獄。

彬字彥林,焉之兄孫也。

父麟,字元鳳,早有才惠。桓帝初,為議郎,入侍講禁中,以直道牾左右,

出為許令,病免。會母終,麟不勝喪,未祥而卒,年四十一。所著碑、誄、讚、

說、書凡二十一篇。

彬少與蔡邕齊名。初舉孝廉,拜尚書郎。時中常侍曹節女婿馮方亦為郎,彬

厲誌操,與左丞劉歆,右丞杜希同好交善,未嚐與方共酒食之會,方深怨之,遂

章言彬等為酒黨。事下尚書令劉猛,雅善彬等,不舉正其事,節大怒,劾奏猛,

以為阿黨,請收下詔獄,在朝者為之寒心,猛意氣自若,旬日得出,免官禁錮。

彬遂以廢。光和元年,卒於家,年四十六。諸儒莫不傷之。

所著《七說》及書凡三篇,蔡邕等共論序其誌,僉以為彬有過人者四:夙智

早成,岐嶷也;學優文麗,至通也;仕不苟祿,絕高也,辭隆從窊,潔操也。乃

共樹碑而頌焉。

劉猛,琅邪人。桓帝時為宗正,直道不容,自免歸家。靈帝即位,太傅陳蕃、

大將軍竇武輔政,複征用之。

論曰:伏氏自東西京相襲為名儒,以取爵位。中興而桓氏尤盛,自榮至典,

世宗其道,父子兄弟代作帝師,受其業者皆至卿相,顯乎當世。孔子曰:“古之

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為人者,憑譽以顯物;為己者,因心以會道。桓榮

之累世見宗,豈其為己乎!

丁鴻字孝公,潁川定陵人也。

公綝,字幼春,王莽末守潁陽尉。世祖略地潁陽,潁陽城守不下,綝說其宰,

遂與俱降,世祖大喜,厚加賞勞,以綝為偏將軍,因從征伐。綝將兵先度河,移

檄郡國,攻營略地,下河南、陳留、潁川二十一縣。

建武元年,拜河南太守。及封功臣,帝令各言所樂,諸將皆占豐邑美縣,惟

綝願封本鄉。或謂綝曰:“人皆欲縣,子獨求鄉,何也?”綝曰:“昔孫叔敖敕

其子,受封必求磽埆之地,今綝能蒲功微,得鄉亭厚矣。”帝從之,封定陵新

安鄉侯,食邑五千戶,後徙封陵陽侯。

鴻年十三,從桓榮受《歐陽尚書》,三年而明章句,善論難,為都講,遂篤

誌精銳,布衣荷擔,不遠千裏。

初,綝從世祖征伐,鴻獨與弟盛居,憐盛幼小而共寒苦。及綝卒,鴻當襲封,

上書讓國於盛,不報。既葬,乃掛縗絰於塚廬而逃去,留書與盛曰:“鴻貪經書,

不顧恩義,弱而隨師,生不供養,死不飯唅,皇天先祖,並不祐助,身被大病,

不任茅土。前上疾狀,願辭爵仲公,章寢不報,迫且當襲封。謹自放棄。逐求良

醫。如遂不瘳,永歸溝壑。”鴻初與九江人鮑駿同事桓榮,甚相友善,及鴻亡封,

與駿遇於東海,陽狂不識駿。駿乃止而讓之曰:“昔伯夷、吳劄亂世權行,故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