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1 / 3)

中央一院縱廣二肘。此院正中作蓮華座。座上作輪。轂輻輞形皆悉具足。是道場主所坐之位。隨其施主所樂佛等。為道場主。乃至般若及菩薩等隨意安之。

其次外院縱廣四肘。一十二位。於其四角各作地印跋折羅形。形如金剛力士把杵。兩杵相叉(狀如十字)頭枕四角皆青黑色。東北角印名穌摩訶。

東南角印名穌皤(二合)悉地(二合)伽羅。

西南角印名跋折囉健茶。

西北角印名曰火神是等名為金剛地印。東麵北頭第一華座。名為佛母般若之位。蓮花座上作如方印。兩雙線道交徹印角。其印一印一角。柱華座上。光焰圍繞。

第二華座是佛心位。蓮花座上作佛頭麵。光焰圍繞。

南麵東頭第一華座。是金剛母摩麼雞位。蓮花座上安跋折囉。光焰圍繞。

第二即是金剛王位。蓮華座上作跋折囉。光焰圍繞。

西行南頭第一座主。名首陀會天。蓮華座上作火焰光。

第二座主名跋囉摩天。蓮花座上作火焰光北麵西頭第一座主。名觀世音王。蓮花座上作含蓮花。光焰圍繞。

第二座主名觀世音母。蓮花座上作含蓮花。光焰圍繞其跋折囉皆作金色。諸光焰形皆黃赤色。以下皆然第一院竟(凡四角印名為攝位花座上者名為正位以下例然)次第二院。縱廣八肘二十六位四角地印形狀布置。如前所說。東北角印名婆揄毗伽。東南角印名阿耆尼俱嚧陀。

西南角印名佉力伽陀施羅。

西北角印名波陀尼差曳婆。

東麵北頭第一座主。名微妙聲佛頂。蓮華座上安置缽形。光焰圍繞。

第二座主名阿彌陀佛頂。蓮華座上作佛頭頂光焰圍繞。

第三座主名一切佛頂。蓮花座上作佛頂形光焰圍繞。

第四座主名釋迦文佛。蓮花座上作佛頂形光焰圍繞。

第五座主名阿閦佛頂。蓮花座上作佛頂形光焰圍繞。

第六座主名南方寶相佛頂。蓮花座作長方寶寶。東西狹南北長。作光焰圍繞。

南麵東頭第一座主。名烏樞沙摩(二合)蓮花座上作跋折囉。其跋折囉細腰三楞。上下三股峰刃尖利。色如前說。光焰圍繞。

第二座主名跋折囉屍佉囉。蓮花座上作跋折囉光焰圍繞。

第三座主名阿蜜哩多軍茶利。蓮花座上作跋折囉光焰圍繞。

第四座主名迦尼俱嚧陀。蓮花座上作跋折囉光焰圍繞。

第五座主名波多囉跋折囉。蓮花座上作跋折囉光焰圍繞。

第六座主名跋折囉央俱施。蓮花座上作跋折囉光焰圍繞。

西麵南頭第一座主。名商迦羅。蓮花座上作跋折囉光焰圍繞。

第二座主名烏摩提毗。蓮花座上作跋折囉光焰圍繞。

次二肘地為道場門。

次其門北第一座主名摩醯首羅天。蓮花座上作跋折囉光焰圍繞。

第二座主名波履跢婆(二合)天。蓮花座上作跋折囉光焰圍繞。

北麵西頭第一座主名六臂觀世音。蓮花座上作含蓮花光焰圍繞。

第二座主名盤陀羅婆母。蓮花座上作君遲瓶(傍開孔者名為君遲)光焰圍繞。

第三座主名九臂觀世音。蓮花座上作寶花莖。莖有五節。節節有牙狀似藕梢。臥著座上頭枕於西。光焰圍繞。

第四座主名馬頭觀世音。蓮花座上作含蓮花光焰圍繞。

第五座主名摩訶稅多觀世音(唐雲大白觀世音)蓮花座上作含蓮花光焰圍繞。

第六座主名十一麵觀世音。蓮花座上作寶瓶形光焰圍繞。第二院竟。

次第三院縱廣正等一十二肘四十二位。四角地印形狀布置亦如上說。

東北角印名跋折囉蘇[合*牛](二合)婆。

東南角印名母鬱陀(二合)吒迦(此是攝位)。

西南角印名迦尼俱嚕陀。

西北角印名跋折囉室哩(合)尼(此是攝位)。

東麵北頭第一座主名相德佛。蓮花座上作佛形像光焰圍繞。

第二座主名阿彌陀佛。蓮花座上作佛形像光焰圍繞。

第三座主名釋迦金輪佛頂。

第四座主名釋迦轉法輪佛。

第五座主名栴檀德佛。

第六座主名白光明佛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