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坐在東蒂恩咖啡屋裏,吉姆斯·普雷費爾怒氣衝衝地看完美國報紙,把一項風險很大的計劃告訴了叔叔。
“萬桑叔叔,”他冷不防地說道,“用不了一個月的時間,咱們就可以淨賺兩百萬!”“拿什麼去賭?”萬桑叔叔問道。“一艘滿載貨物的船隻。”“沒別的?”“當然少不了船長和船員,但這並不包括在內。”“等等看吧。”萬桑叔叔含糊其詞地回答道。“這一切再清楚不過了,”吉姆斯·普雷費爾接著說道,“您不是看過了《論壇報》、《紐約先驅報》、《泰晤土報》、《裏乞蒙調查》還有《美國評論》嗎?”“不錯,早已看過多遍,這有什麼?”萬桑叔叔反問道。“您跟我一樣認為美國這場戰爭還會打很久嗎?”“是的。”“您清楚這場戰爭令英國,特別是格拉斯哥蒙受多大的經濟損失嗎?”“知道,而且我還知道我們的普雷費爾和科商行是首當其衝的。”萬桑叔叔答道。
“對。”年輕船長表示讚同。
“為了這事我終日痛苦不堪,甚至不敢想象這場戰爭會給我們的生意造成多大災難。這並不是說普雷費爾和科商號實力不夠強大,而是它的一些生意夥伴會因為這場戰爭解散、破產,導致我們的重大經濟損失。啊!這夥美國佬,不管他們是擁護奴隸製還是廢除奴隸製,都給我統統見鬼去吧!這些可惡的東西!”
這番言論就人道主義而言,是頗偏的,而站在商業角度來看又是無可非議的。格拉斯哥市場上棉花匱乏,而大量的棉花都是從美國進口來的。“棉花饑荒”日益嚴重,成千上萬的工人為此淪落靠乞討、施舍度日。格拉斯哥擁有二萬五千台機動棉紡機,美國內戰爆發前,每天可紡棉六百二十五萬米,即每年五億鎊棉紗。通過這些數字不難看出,格拉斯哥的棉花市場幾乎因這場戰爭而完全停頓,從而對城市工業造成巨大的衝擊。隨時都有公司破產倒閉,所有工廠被迫暫停生產,工人們掙紮在饑餓線上。
吉姆斯·普雷費爾就是目睹了這一景象才下定決心采取這個計劃的。
“我要去尋找棉花,解除這種局麵。”他說,“不惜任何代價都要運回棉花。”
但因為他與萬桑叔叔一樣身為商人,所以他決定以商品交換的方式來達成買賣。“萬桑叔叔,這就是我的想法。”吉姆斯說道。“等等看吧,吉姆斯。”萬桑先生又一次這樣回答道。“事情很簡單,我們隻需建造一艘容積大、航行快的船隻。”“這倒可以。”“船上滿載軍需品、糧食及衣物。”“這也沒問題。”“我負責指揮,途中盡量避免與北軍遭遇。我要突破南部港口的封鎖線。”“你向物資緊缺的南軍高價出售這些貨物。”叔叔說道。“我會滿載棉花勝利返航……”“他們會毫不吝嗇地用棉花塞滿你的船艙。”“恰如您說的,萬桑叔叔,您認為可行嗎?”“還不錯,你打算親自出馬?”“是的,但得有艘好船。”“這你不用操心。船員呢?”“哦!這個也很好辦。我並不需要太多的人手,精通航海即可。我們此行不是與北軍正麵衝突,而是要遠遠地避開他們。”
“必須這樣做。”萬桑叔叔以不容置疑的口吻說道,“好了,吉姆斯,告訴我你打算駛往美國海岸的哪一處?”
“從這啟航,叔叔,已經有船隻突破了新奧爾良、維明頓和薩瓦拉的封鎖。我呢,計劃沿這條航線一直朝前駛向查理斯頓。除了‘百慕達’號,還沒有英國船隻駛進過那片水域。我要做駛過這片水域的第一艘英國船隻,如果我的船吃水淺的話,我們可以去的地方,北軍船隻將無可奈何。”
“查理斯頓的棉花簡直泛濫成災了。當地人別無他法,隻有燒掉。”萬桑叔叔又說。
“事實確像您所說的那樣,再加上那座城現在已變成一座孤城,急需我們運去的物資,博勒加爾將軍會令我們滿意的。”
“太棒了,侄兒!你何時出發?”
“但時間須定在半年後,因為我必須借助漫長冬夜的掩護,這樣,此次航程會更順利些。”
“放手幹吧,侄兒。”
“謝謝您的支持,叔叔。”
“一言為定。”
“千萬別聲張?”
“千萬別聲張!”
“苔爾芬”號航船就產生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它在五個月後始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