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唐國主李璟此時已經被周軍嚇得失去了分寸,加上群臣又在一旁反複勸說,終於下定了內附的決心。..隻是一下子顯出四州兩縣之地,李璟也覺得頗為心痛,遲遲不肯做出決斷。
見此情形,郭榮立即命令董遵誨率領萬餘軍馬,在長江一帶做戰前訓練,並征調大批運輸船,在董遵誨營地附近集結。消息傳到南唐,舉國震動。唐主李璟再也不敢拖延,立即命令闔門承旨劉承遇趕赴郭榮所在的迎鑾鎮,獻上四州兩地的輿圖,表示自己願意將這些地方獻給上國,隻求保留海陵一帶的鹽場。
郭榮也是窮怕了的人,豈會輕易答應,立即否決李璟的請求,並讓那劉承遇前往董遵誨營中,觀看渡江演習!
不過李璟選擇劉承遇出使周營,也算是有識人之明。那劉承遇雖然被董遵誨的演習嚇得三魂七魄亂跳,卻還是堅持自己的主張,隻是將保留鹽場的請求降低為每年獲取鹽土三十萬石。
海陵一帶鹽場產出很是豐富,三十萬石雖多,卻還不到它的一半產量,郭榮對那劉承遇很是欣賞,最後破格答應下來。當然,陳覺、劉承遇也答應下來:唐國從此以後要奉後周為正朔,甘居藩屬之國,每年也要獻上大批土特產作為歲貢。
於是郭榮同意罷兵回朝,當然日後如果後周國庫恢複過來,足以支撐大戰,郭榮也不介意將這南唐徹底吞並。為了安撫南唐百姓,郭榮特意頒下詔書:
“皇帝恭問江南國主無恙。使人至此。奏請分割舒州、廬州、蘄州、黃州等州郡,畫江為界之事,朕已盡數知曉。頃逢多事,莫通玉帛之歡。始自近年,遂構幹戈之役,兩地之交兵未息,蒸民之受弊斯多。日昨再辱使人,重尋前意,將敦久要,須盡縷陳。今者承遇爰來,封函複至。請割州郡,仍定封疆,猥形信誓之辭,備認始終之意。既能如是,又複何求!邊陲頓靜於煙塵,師旅便還於京闕,永言欣慰,深切誠懷。其常、潤一帶。及沿江兵棹,今已指揮抽退;兼兩浙、荊南、湖南水陸兵士,各令罷兵,以踐和約。言歸於好。共享承平,朕有厚望焉!”
陳覺、劉承遇兩人曆經千難萬險。終於與後周達成了和議,心中大樂。便向郭榮辭行。雖然和議的條件對南唐有些個苛刻,可是兩人畢竟阻止了後周對南唐的進一步侵略,也算是立下了功勞。回到朝中之後,不說是加官進爵,也能夠足慰平生。
郭榮對達成和議的兩人也比較滿意,為了進一步拉攏南唐朝中的投降勢力,為了讓他們回朝後能順利交差,郭榮笑著說道:“你們回去之後,可以對你們國主說那傳位之事,盡可不必。隻要你們國主能夠真心侍奉我大周正統,那朕就會庇佑南唐。”
於是郭榮又差人寫了一封詔書,命那陳覺兩人送給南唐國主李璟。數天之後,李璟收到了這封書信,也得到了後周不追究他責任的承諾。李璟趕緊打開書信一觀,就見上麵寫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