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榮返回京師之後,任命唐將馮延魯為太府卿,讓他充當信使,又任命衛尉少卿前唐使鍾謨為副使,前往江南送上後周本年的曆書,並賜給唐主禦衣玉帶。..不過與曆史不同的是,郭榮並沒有給予李景金銀器具及牛羊馬匹,因為剛剛充實起來的國庫在支付完撫恤金和購買耕牛的費用之後,在減免了數十處州縣的賦稅之後,實在是沒有餘力再對南唐進行大規模賞賜。
唐主看到馮延魯等人之後,雖說是熱情接待,將他冊封為刑部尚書,但心中卻也感到一份屈辱。尤其當郭榮釋放五千七百五十名俘虜之後,整個南唐都在盛讚後周皇帝郭榮的仁慈與慷慨,李景心中更覺鬱悶。
其實人就是這樣,當郭榮率領大軍試圖南下的時候,李景為郭榮止步於江北而感到欣喜不已;可是當郭榮撤兵回國之後,李景又為郭榮侵占了自己江北的土地而感到懊惱憤怒。
而他的幾個舊日寵臣,卻沒有感覺到李景的轉變,還在為南唐達成與後周的和議而感到興奮。
過去,左仆射、同平章事馮延己憑借提出恢複中原、統一中原的方略而得到李景的賞識,現在好不容易才達成和議的他們卻天天對後周皇帝郭榮歌功頌德,引發了李景內心的強烈不滿。
而翰林學士常夢錫也對馮延己等人看不過眼,時常向國主進言:“奸邪們說出的話,雖然聽起來忠心耿耿。但如果沉溺於他們的甜言蜜語,那咱們大唐危矣!”尤其當馮延己的黨羽們對馮延己大肆讚賞,對後周百般崇拜的時候,常夢錫忍不住大笑道:“眾位先生過去總把主上(李璟)比作堯舜。現在卻將咱們的大唐自認為‘小朝’,將周朝認作是‘大朝’,何其可笑!”
雖然李景迫於馮延己等人的壓力,對這常夢錫多加斥責,可在李景的內心,卻對他充滿了認同。尤其當常夢錫身死之後,李景更是心有愧疚,對馮延己等人充滿了厭惡。
而且李景當時為了改變後周朝野對南唐的不滿。曾經提出自己遜位的建議,雖然郭榮處於多方麵的考慮,予以反對,並讓鍾謨前去安撫李景。讓他安心為王;可南唐朝廷上下,居然有很多人讚同,這讓權力欲望極強的李景,心中更是不滿。
這時的司天監沒有意識到李景態度的轉變,居然上奏了一封奏章。上麵說:“天上星象發生了嚴重變化,王上應該放下所有的政務,以化解這災難。”
當李景收到這奏章的時候,心變得瓦涼無比。他強壓著心頭的怒意,對樞密副使李征古說起司天監的建議。詢問他的意見,對他說道:“國難正重。我想放下所有的政務,清心修行,不知道誰可以托付政事?”
在李景看來,李征古雖然桀驁不馴,在周軍南下時公然訓斥自己,對自己卻也算是一片忠心。自己說出這事之後,李征古一定會強烈反對。
(過去周軍接連取得大勝的時候,李璟心中惶然,淚流滿麵地歎息道:“我的國家居然到了這個地步,實在是可悲啊!”李征古卻大聲反駁道:“陛下應該訓練兵馬,抵擋敵人,哭有什麼用處?!難道說酒喝得太多,還是等不到奶娘來喂奶?!”李景臉色大變,李征古卻神情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