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評選第二屆十大外來務工明星盛況空前(1 / 3)

1.評選啟動,寧波上空又將增加10顆明星

據最新統計,目前寧波有外來人口272.2萬,其中絕大部分是外來務工人員,在全市第二、第三產業工人中,約有56%左右屬於外來務工人員。他們為寧波的發展貢獻了力量,為弘揚和宣傳優秀外來務工人員的事跡,同時喚起全社會對外來務工人員的更多關愛、嗬護和尊重,激勵他們多為寧波作貢獻,根據兩年評選一次外來務工明星的規定,市總工會、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東南商報社將聯合開展第二屆寧波市“十大外來務工明星”評選活動,活動於10月9日正式啟動。

此次“十大外來務工明星”評選範圍為:在我市工作一年以上(含一年),並在企(事)業單位生產、科研、經營一線崗位工作的農民工(中層管理人員以下)。

推薦采取組織推薦和企業職工聯名推薦兩種辦法。組織推薦由縣(市)區總工會、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聯合推薦;企業職工聯名推薦必須有10人以上簽名,並將推薦情況按級報送所在縣(市)區總工會、市產業工會和市總直屬工委。

市總工會、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東南商報成立評審委員會,對推薦對象進行考察、篩選。確定候選對象後,在東南商報和寧波工會網上進行公示和投票。根據公示和投票結果,確定表彰對象。

“十大外來務工明星”評選條件如下:熱愛本職工作,兢兢業業,紮紮實實,為企業發展勤奮努力工作,完成生產、科研和經營任務出色,業績突出,在本地乃至全市現行業中有一定影響力。

堅持學習新知識,刻苦鑽研新技能,有較高的職業素質、職業技能個較強學習、創新能力,在技術革新、勞動競賽、合理化建議等活動中,創造出較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遵守國家的憲法、法律和企業的勞動紀律、職業道德,嚴格執行勞動安全衛生規程,積極支持企業依法經營管理,自覺維護企業的穩定和團結等方麵事跡突出。

熱心公益事業,正義感強,見義勇為,樂於助人,處世積極,生活健康,勤勞致富,為和諧社會、平安寧波建設作出積極貢獻,具有榜樣示範作用。

市總工會、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東南商報將在12月3日“寧波外來務工者節日”聯合召開表彰大會,對被評為寧波市“十大外來務工明星”者予以表彰獎勵,先進事跡在報上進行宣傳,並作為推薦省、市其他先進典型、勞動模範的對象。

本次評選活動自2006年10月開始,2007年2月中旬結束。期間,市總工會、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東南商報將以“農民工·關愛·和諧”為主題,以“為農民工追薪、送醫、返鄉”為重點,聯合組織開展農民工追薪行動、送醫進工地、農民工百場電影巡放、春節農民工返鄉儀式、邀“十大外來務工明星”及親屬逛寧波、農民工春節團拜等六項專題活動,增強評選活動的社會效果。

2.第二屆明星候選人盡顯人生風采

在評選期間,《東南商報》從10月15日起至11月18日連續報道了42名優秀務工者的先進事跡,下麵摘錄一些人物的風采。

彭乾維:勇救輕生女子的勇士

10月11日,在甬務工的四川綿陽小夥彭乾維在舟山為救一名跳海輕生的婦女獻出了生命,他的事跡傳頌在寧波、舟山兩地。9日,社會各界人士參加了彭乾維的追悼會,舟山普陀區常務副區長向彭乾維的親屬頒發了“見義勇為勇士”證書。共青團鎮海區委已向團省委申報“浙江省五四青年”,並發出倡議書,號召全區青少年向彭乾維學習。昨天,他的家屬帶著他的骨灰返回四川老家。

11日中午,海麵刮著七八級大風。今年35歲、在鎮海勁海(寧波)起重機械有限公司當電焊工的彭乾維和幾個同事收拾好工具準備回去吃飯。無意間他們發現旁邊一個陌生女子蹲在地上哭啼,接著跳下了碼頭。“不好,有人跳海!”他大叫了一聲,與在場的同事一同往海邊衝去。彭乾維衝在最前麵。他一邊跑,一邊掏出袋裏的手機遞給身邊的同事小戴說:“小戴,你幫我看一下。”接著顧不上脫下工作服,一個猛子紮入海中。

看到小彭在洶湧的波濤裏漂浮,同事立即扔下去一塊木板。小彭一手抱木板,一手拚命向那女子遊去。很快他就將女子拉住了,趕緊轉身回遊。突然一個巨浪打來,把他倆打散了。同事見狀,一次次向小彭拋扔繩子。無奈當時海風實在太大,繩子始終到不了小彭手中。情急之下,同事小戴轉身跑到200米開外的港畔,駕來一艘木帆船前去營救。

待他駛近事發點,隻見那女子已被他人救到船上,但海麵上已不見彭乾維的身影。4天後,工友們在事發海域附近,找到了彭乾維的遺體。

包洪:商報發行隊伍的明星

包洪的一天時間是這樣過的:淩晨3時起床,到東南商報發行站分發報紙;6時許早餐後,開始巡攤、送報,花費整整一個上午;下午,收隊員交回的報款、收退報;晚上7時到次日零時自學;零時至第二天3時休息。

每天睡這麼少,身體吃得消嗎?這位1979年出生的四川瀘州小夥子靦腆地說:“年輕,扛得住!”

2004年3月份,包洪加盟東南商報。畢業於四川教育學院計算機專業的他,是東南商報零售人員中學曆最高的。到東南商報後,先任直銷5隊隊長,後來主管零售送攤部,工作兢兢業業,曾當選“東南商報明星員工”。

剛到寧波時,他克服了因環境差異、語言不通等困難,運用自己多年在市場報工作積累的經驗,跑市場、設售報站點,其工作效率受到同行的讚揚。隨後,包洪與其他隊長一起招聘人員培訓上崗。自此,甬城各個角落,響起了東南商報直銷隊員的吆喝聲,成為一支家喻戶曉的“紅馬甲”隊。

包洪利用自己的計算機知識,建起了零售市場數據庫,通過歸納總結、分析比較,運用自己掌握的物流知識,將散亂的報業零售市場進行切割分配,合理地調整零售發行結構。經過兩年多時間的努力,包洪與隊員們一起,使東南商報的零售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名列前茅,成為市場的“寵兒”,並建起慈溪、餘姚、北侖、鎮海、奉化、寧海、象山等地的零售網絡。

謝光耀:一個愛鑽研的鑽工組長

謝光耀來自革命老區江西瑞金,在寧波打工11年了,在工作實踐中他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會發現,會算計,工友們常稱他為“謝諸葛”。

1995年年初,謝光耀高中畢業隻身來到寧波,在寧波東力傳動設備股份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當工人,當時他才18歲。剛開始,他什麼都不懂,但是他好學,肯鑽研,自學了大專的機械基礎、機械製圖等專業課程,改造車間的模板。過去幾年裏,他不斷地改進鑽孔的方法,以此來提高公司的主打產品減速器的冷卻、潤滑係統的性能,為公司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謝光耀如今已是鑽床組長,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年輕“鑽手”,這其中凝聚了他無數的心血。

以前,取油時很容易把油灑出來,車間的油庫總是油汙滿地,而且油桶總是取不幹,造成了很大的浪費。2006年6月,謝光耀作出了一個設計,他做了一個油桶放置架,能讓油桶斜放在上麵,並在油桶上裝了通氣孔和出油閥門。這樣一來,隻要開閥門就可以取油,而且每桶油都可以取完,解決了油桶、漏油和剩油問題,節約了資源,也為公司節約了生產成本。

殷廣同:“小人物”也能幹大事

殷廣同是寧波市LG甬興化工有限公司汙水處理場一名工人,擔任班長。他通過向專家請教、自學等形式,經過多次實驗,在一年時間裏和同事們一道攻克了ABS廢水處理難題,僅此一項,每年都可為公司節約費用幾百萬元。可以說是“小人物”也能幹成大事情。

殷廣同的老家在安徽鳳陽。2000年初正式進入寧波甬興化工有限公司。甬興化公司排放的ABS廢水有機汙染物濃度極高,每處理一噸廢水需12元的成本。殷廣同了解到這個情況後,主動向領導請纓,提出在一年時間內解決這一難題。

殷廣同查閱了大量的生化係統模型理論資料,並專程到上海一所化工學院向多名教授請教,找到了解決問題的突破口,在同事們的幫助下,經過將近一年時間的生化工藝運行方式的調整和試驗取得成功。此項技術革新的成功,使每噸廢水的處理成本降至4元以下。

楊曉霞:出類拔萃的操作能手

1998年7月,18歲的楊曉霞從江西省鉛山縣到寧波維科精華家紡有限公司工作,她在公司的縫製崗位上工作了整整8年。她憑著刻苦、勤勞、好學、勇於上進的良好品質,多次被評為企業質量明星、操作能手、先進生產者。在2003年紡織係統縫工操作運動會上榮獲第一名,同時獲得寧波市操作能手的榮譽稱號。

楊曉霞剛來寧波時,她就牢記父親的叮嚀:隻要你一心一意做事,無論做什麼都會被人尊重的。剛做縫製工時,楊曉霞就很認真,她反複地觀察師傅的縫製手法,細心體會每一個細節,有時為了縫好一件產品她會半夜醒來仔細揣摩。經過一年多的刻苦學習,楊曉霞就在同事中出類拔萃了。她生產的出口床上用品的產量、質量一直名列前茅,並成為同事們觀摩和學習的樣品。

崔會會:懷揣大學夢想的擋車工

崔會會來自河南虞城,曾經考上大學但因家中貧困而輟學。2002年2月,她被寧波華億紗業有限公司招為第一批員工,當時公司對百餘名新員工進行培訓,經過幾個星期的培訓,最後隻剩下60人。當時,擋車中有一個“接頭”操作技術對員工的手勢特別嚴格,為了練好正確的手勢,她每天抽了一至兩小時進行反複練習。培訓3個月之後,隻有她一人正式上崗。在工作一年後,她成了廠裏最年輕的擋車工師傅。

在采訪的時候,她告訴記者,2004年她回河南老家走親戚時,因交通事故,左腳受了傷,當場就腫了起來,在當地醫院住了5天,但由於廠裏需要人手,她毅然決定回廠工作。“我是廠裏的一分子,廠裏需要我,我一定要回去,自己能堅持的事情,我不想麻煩別人。”於是,她拖著一條受傷的腿在其母親的陪同下,回到了廠裏。

她的愛崗敬業、勤奮好學形象已深得公司員工的認同。該公司改製後,激烈的崗位競爭使好多老職工產生危機感不願帶徒弟,而她作為一名新尖子主動請纓,憑著她一顆敬業之心,現在的她已經有40餘名徒弟,而且已經蟬聯了4年的棉紡操作比賽的第一,又是公司的優秀員工,身兼團支部書記。

工作之餘,崔會會一直沒有忘記上大學的夢想。今年6月份,她終於在打工4年後,實現了自己的大學夢,報名參加寧波某學院的工商企業管理函授專業。上課的地方離廠區有幾十裏路。她說:“現在有這樣的機會,我已經很滿足了!”

鄭朝慶:知識型的建築工人

2002年3月,高中畢業的鄭朝慶隻身到寧波,加入了建築大軍隊伍。麵對建築工地既苦又累的工作,他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從一個學徒到技工,現在成為寧波建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富茂大廈項目架子班班長,他用實際行動踏踏實實地實現自己的理想。

鄭朝慶經常利用業餘時間學習書本知識,並結合日常工作實際,不斷提高、增進自己的作業技能和技術知識,在平時的工作中刻苦好學。今年5月份,他順利獲得職業技能中級技術資格證書。

在寧波富茂大廈項目施工中,該工程總建築高度為105米,外形呈弧形設計,無論是大麵積弧形外架、大跨度挑架,還是19米超高酒店大堂及26米大跨度懸挑結構都不是普通架設技術可以解決的,鄭朝慶憑著刻苦的鑽研精神,反複的試驗和技術改進,會同項目部技術人員製定了經濟實用、安全可靠的施工方案,得到了寧波市土木協會的一致認可。

孫玉蓉:像家人一樣關心客人

孫玉蓉自2003年進入中信寧波國際大酒店工作,已經成長為一名模範員工。

想在客人之先,做在客人之前,這是孫玉蓉做了多年樓層服務員之後的心得,正因為有這樣的服務態度,她贏得了很多客人的讚賞。酒店曾入住過一位對服務員要求十分苛刻的客人,他的眾多要求讓服務員們都十分頭疼。孫玉蓉主動承擔起了對那位客人的服務工作。她打掃房間的時候發現那位客人門上掛著“請勿打擾”牌子,她就在門下塞了一張紙片,“先生您好,鑒於您不想被打擾,故未清掃您的房間,如果方便時請您指示,我將真誠為您服務!”她的禮貌打動了客人,不一會客人外出時在門上掛了“請即打掃”的牌子。進入客人的房間,細心的她觀察到客人有“左撇子”的習慣,更重要的是她發現客人的床頭櫃上放了感冒藥。於是她將室內用品改放在客人左手方便取用的位置,在床頭櫃感冒藥的旁邊放置了一瓶酒店提供的免費礦泉水。並放了一張溫馨留言條:“望您在此住得舒適,開心,願您身體健康!”當她發現客人睡過的床左邊偏低時,她就將被褥和枕頭擺放在床的偏左側。客人晚上回來看了之後十分滿意地對她說,“你不是在為我服務,而是像家人一樣關心我,我很感謝你!你是最棒的!”

馬清群:餐廳服務注重細節

1997年,馬清群畢業於安徽黃山徽州師專旅遊管理專業。2001年5月,馬清群來到寧波南苑飯店餐飲部滿庭芳零點餐廳工作,很快她以精湛的業務和細致入微的服務贏得了同事和客人的信賴。

初入飯店時,小馬就勤學苦練基本功:擺台、疊口布、擦玻璃杯,每個細節她都不敢馬虎。3個月後,小馬就熟練地為顧客服務了。在她工作的零點餐廳,共22張餐桌,每次檢查擺台質量需要60分鍾,且檢查質量不高。小馬和部門領導一起終結經驗,通過“一聽、二看、三擦拭”完善了台麵檢查方法,此項改進將滿庭芳餐前檢查時間縮短至30分鍾,檢查效果完全符合餐廳擺台標準。由於她對工作兢兢業業,善於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連續2年被南苑飯店評為年度先進員工,2003年被晉升為滿庭芳領班。

除了苦練基本功外,馬清群在服務中十分注重細節。2001年10與的一天,美國ROADMASTER公司寧波辦事處老總王喬先生光臨小馬服務的餐廳,細心的小馬感覺到王先生的聲音有點沙啞,就在用餐即將結束時,小馬送上了一份冰糖燉雪梨。王先生詫異地看著小馬,因為他沒有點此甜品,小馬向王先生解釋了此甜品的藥用價值,並說明在秋季多食用此甜品有助於潤肺止咳,特意為其製作。樸實的話語感動了王先生,身居異地的他在南苑飯店感受了家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