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大學士蘇東坡,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因他為人耿直,以致仕途並不順利。當他被貶到江北瓜州做官的時候,和一江之隔的金山寺高僧佛印禪師相處得很好,經常談經論道,那已成為他寂寞心靈的最佳安頓處。
有一天,蘇東坡的靈感來了,隨即寫了一首自許為不朽的五言詩偈: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
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
他再三吟詠,感到非常得意,認為這首頗具修持工夫的創作,如果讓佛印禪師看到,一定會讚不絕口,於是趕緊派書僮過江,專程送給佛印禪師去欣賞印證。誰知禪師看後,不禁莞爾一笑,略一沉吟,隻批了兩個字,便交給書僮原封帶回。蘇東坡在期待中接回“佳音”,總以為禪師會讚歎一番,急忙打開一看,隻見禪師歪歪斜斜地寫了“放屁”兩個大字。
“豈有此理!”蘇東坡拍著桌,胡子都氣得翹了起來:“好,我要找佛印去理論!”
蘇東坡忍不住這一招,隨即叫書僮趕忙再備船過江,要親自到金山寺去找佛印禪師興師問罪。他的船才靠了岸,便發現佛印禪師已站在江邊含笑相迎了。
蘇東坡一見佛印禪師,便怒氣衝衝地吼道:“佛印!我們一向相處得很好,縱然我的文字不夠水準,你是一個有修養的出家人,怎可隨便惡口罵人?”
“什麼?”禪師若無其事地問道:“我罵了你什麼?”
蘇東坡一聽,臉都脹得通紅,氣得說不出話來,隻顫抖著手,指著“放屁”兩個字,讓佛印自己去看。
禪師不禁哈哈大笑道:“我的大學士!你不是自誇‘八風吹不動’嗎?怎麼一個屁就把你打過江來了呢?”
蘇東坡到此才恍然大悟,隻好低頭不語,唯有慚愧而已!
當我們看完這一則膾炙人口佛門的掌故,大家一定覺得很有趣。
但是,究竟何謂“八風”呢?
所謂八風,是佛教的一個名詞,指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所遭遇到的八種境界,它們的名稱是:稱、譏、毀、譽、利、衰、苦、樂。
這八種風,對我們精神世界的震撼力,比前不久在南島大發雌威的俞賓台風,各有千秋!因為這些無形的風,對我們的身心領域,損害得太大了!我們必須要加以了解:
一、稱——每逢人家“當麵稱讚”我們的時候,總不免感到滿懷的歡喜。
二、譏——每當人家“當麵責罵”我們的時候,總令我們感到無限的羞辱。
三、毀——有些人總愛“背後說人家的壞話”,一旦讓我們知道了,總感到忍受不了,甚至心存報複。
四、譽——當人家“背後褒獎”我們,認為是一種榮譽,而不覺沾沾自喜。
五、利——當我們的事業成功,“順利通達”的感受,自然令我們感到滿足。
六、衰——當我們的事業衰敗,所有的打擊,難免不使我們感到萬分的頹喪。
七、苦——當種種的煩惱逼迫得我們的身心難以承受,深感人生確為一大苦聚。
八、樂——當我們的身心獲得非常適意時,總認為那是人生快樂的享受。
這八種順逆外境的旋風,時時在我們周遭循環不停地吹著,吹得我們一輩子為它團團轉,永無寧日!
在佛教徒看來,學佛,必須樹立正確的信念,放下世間一切毀譽、成敗、苦樂、……種種的是非觀念;隻有運用每個人的無上的智慧,一心觀照緣起性空的諦理,不再為虛妄的外境所迷惑,真正達到“八風吹不動”的境界,才能成為一個頂天立地的大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