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比較幸福學(1 / 1)

“當我沒有鞋穿的時候覺得很不快樂,直到我看見沒有腳的人。”這種蘊含著獨特東方智慧的思辨方式真叫人蛋疼:你沒鞋穿不冷啊?你光著腳走路不紮麼?難受不難受自己不知道嗎?幹嗎非要看見人家沒有腳的人都會high起來,那會讓你變得舒服一點嗎?

再想到那句“你有什麼不開心的說出來叫大家開心一下”或“看到你過得不好,我也就安心了”之類的冷笑話,沒準你就知道,快樂確實是可以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的。而幸福也是可以通過對比來尋找坐標的。

冷暖自知哪兒行啊!必須得有坐標、有參照、知道自己在一堆人裏大約處於哪個位置,這才能心安理得地幸福著。幸福不像銀行存款有硬性指標,大家都掏出來比數字就可以,那麼,其實它就是沒標準的。哪怕統計局也參與“幸福指數”調查並且給出答案,那也是沒標準的。我幹嗎要相信石家莊市民幸福指數最高啊!

然後我還特怕別人說什麼“中國人民信仰缺失”之類的話,這也是一種非要給你標準答案的作弊方式。幹嗎非要有漫天神佛就能隨時隨地幸福了啊?平時關起門來過自己的小日子,舒舒服服地多好。凡事一扯上“中國人民”的大帽子,這事就扯淡了。弄得我隻能小聲嘟囔一句:你們知道什麼叫集體人格嗎?

但凡需要進行比較才能感覺幸福的群體,一定是經曆了物質匱乏、資源稀缺和競爭激烈的時期,這樣在過上相對溫飽安全的生活之後才能油然而生優越感。當那個時代過去了之後,這種思維方式已經銘刻在DNA中,那麼真正的幸福感早已從自我情緒中剝離,也演變成了生存基礎和條件的比較進行時,變成由安全感演變而來的滿足感。當然,我也不能說這是錯的,就是覺得有點無聊而已。尤其是看到打腫臉充胖子跟人家比來比去,硬撐著到了某個指標的及格線之際就恨不得對全世界宣布自己是幸福的。那太南轅北轍了。

我以前認識幾個女孩,剛開始都是歡快活潑無煩惱的,單身、有疼愛的父母、有還算體麵的工作,你能說她們不幸福嗎?不過當其中一個姑娘有個男友之後,煩惱就開始了。其他的人會想:我是不是沒有魅力的?為什麼他還不出現?所以你知道吧,哈哈,最後剩下的那個是最焦慮的:大家都有男朋友了!我多麼孤獨淒涼啊!非要等大家都有精彩戀情了,幸福感才會慢慢找回來。

不過“比較幸福”會貫穿人的一生,別人都有了,那我也得有!否則我不就變成俗話中那個沒腳的苦逼了嘛!姑娘們到了結婚的年紀,有男友的看見人家領證的也會焦慮:我也得趕緊抓緊塵埃落定啊,要不太慘了!然後就一路這樣追趕下去:人家都買房了,我借錢也得買;人家有車了,我也不能總地鐵啊;雖然我不喜歡孩子,但大家都生了,我也來一個吧!最後,大家在差不多的層麵相視而笑:我們是多麼幸福而圓滿啊!(雖然家裏也許還有不靠譜的老公或不講理的婆婆,但她們不會告訴你那些煩惱的!)但我真不明白,這種焦慮狂躁的比較和追趕的心情,真的能帶來幸福和滿足感嗎?然後對著那些單身無房無車的姑娘,真的會有優越感嗎?否則怎麼總見她們語重心長地勸人結婚呢?這根本就是炫耀好吧。

男人們其實也暗自比較,尋找幸福坐標。強悍點的,就拿事業PK,你要不是個合夥人或者CEO那根本就不算“真正的生活”,一句“工蜂”就把你釘死在庸俗層。文藝一點的,就給你講人生哲理:什麼在北京年薪50萬住60平米房子每天2小時上班路程時間,和麗江年收入10萬住100平米宅院可以對著星空發呆整晚,哪種生活方式更幸福自在?他們已經將“比較幸福學”延伸到形而上的層麵了。總之,沒有別人的生活進行對比,根本就不知道自己過得怎麼樣。

可還是那句話:沒穿鞋你不知道腳冷不冷啊?對方穿名牌也好,沒有腳也好,你的腳能因此暖和起來嗎?所以,也許學會生活的第一課,是先關起門來過自己的小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