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2 / 3)

府中歸上堂。一出一入。一動一靜。灑肆茶坊。紅塵鬧市。豬肉案頭。驀然築著磕著。如虎戴角。凜凜風生。及乎歸來相見。依舊眉毛烏崒嵂地。且道。是佛法耶世法耶。記得修山主雲。具足凡夫法。凡夫不知。具足聖人法。聖人不會。卓拄杖雲。一不知。二不會。東西南北轉霶霈。

建會上堂。千岩釀秀。萬木回春。羅漢會興。貫通今古。一願龍王福護。瑞雪快晴。二願施主歸崇。駢臻輻輳。三願大眾同心同德。扶掖叢林。滴水冰生。始終一致。山僧曾有語雲。一手不獨拍。眾手鳴摑摑。豁開三要三玄門。堪與人天為軌則。昔日與麼道。今日與麼舉。也是熟處難忘。複舉死心和尚示眾雲。一人所在也須到。半人所在也須到。無人所在。也須親到。師雲。死心和尚有年有德。語不妄發。如大冶精金。千煆萬煉。成繞指之金。然後裁截。並無虛棄。雖然。畢竟意歸何處。三邊一箭收功後。四海何愁不太平。

結製上堂。今朝十五日。叢林皆結製。徑山有條攀條。無條攀例。逼拶露柱燈籠。盡要心空及第。現前普請證明。不妨神通遊戲。下座各敘時暄。便是靈山受記。遂拈拄杖雲。唯有主丈子。列列挈挈。磽磽誵誵。搖頭擺尾道。不是不是。複召大眾雲。且道拄杖子有什麼長處。遂擲下雲。不是不是。下座。

請前堂首座鶴林印和尚立僧上堂。佛法無人說。雖慧不能了。去卻上頭關。麵南看北鬥。虛空掛劍。殺活臨時。鞭起臨濟瞎驢。放出五祖鐵酸豏。盡大地人。亡鋒結舌。扶豎佛祖正宗。還他過量人。能持過量事。過量人已見。過量事已聞。且不涉言詮一句。如何通信。下座煩知事頭首大眾。詣首座寮扣問。

降禦香到上堂。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時合其序。風以時。雨以時。國秦時平。民康物阜。萬姓四民。合其一心。熙熙焉陶陶焉。一人有慶。兆民賴之。是故林下禪人。居於四民之外。二六時中。據德山棒。擔睦州板。驢耕夫牛。奪饑人食。拈一莖草。作丈六金身。將丈六金身。作一莖草。卷舒自在。縱奪臨時。堪報不報之恩。共助無為之化。複舉肅宗帝問忠國師。如何是十身調禦。國師道。檀越蹈毗盧頂上行。前日開堂次僧問。如何是十身調禦。山僧對他道。垂手過膝。諸人且道。山僧與麼答他。與國師是一是二。若道是一。語言參差。若道是二。佛法豈有兩般。畢竟如何。大海若知足。百川應倒流。

舉後堂演首座立僧上堂。舉一不得舉二。放過一著。落在第二。徑山即不然。舉一了舉二。截斷露布葛藤。突出衲僧巴鼻。如獅子王哮吼一聲。壁立萬仞。誰敢正眼覷看。一向恁麼去。三十年後。何止法堂前。草深一丈。所以釋迦老子道。譬如琴瑟箜篌。雖有妙音。若無妙指。終不能發。諸人要知妙音妙指齊發麼。下座詣首座寮告香。

天申聖節上堂。心同虛空界。示等虛空法。證得虛空時。無是無非法。既無是又無非。便乃以虛空為正體。以恒沙國土為妙用。以須彌不動之山為壽山。以功德甚深之海為福海。包羅萬有。津濟四生。實天中之天。聖中之聖。適當誕彌之月。仰傾葵藿之誠。一句全提。千祥並集。祝聖君壽。地久天長。

上堂。平白地上。拈起一絲毫頭。盡大地人。亡鋒結舌。遠過恒沙國。近在口皮邊。會則碓嘴生花。不會則鐵牛銜草。去卻兩頭機。如何通信。良久雲。久雨不晴。腳下泥深三尺。

謝知事上堂。拈拄杖橫按雲。爾有拄杖子。我與爾拄杖子。爾無拄杖子。我奪爾主丈子。芭蕉老漢。隻能瞻前。不能顧後。將常住物私置。草薄花破過頭。致令後代兒孫。向拄杖子節目上。曳生節目。淩辱宗風。徑山幹索索地。有也不與。無也不奪。為甚如此。卓拄杖雲。一朝權在手。看取令行時。

出鄉上堂。六月炎炎如火熱。誰知冷處勝冰雪。紅塵鬧市等個人。七佛軌儀都漏泄。報龍王須福護。大千捏聚為檀度。一言劄住萬機通。自然光壯少林風。

複舉世尊一日。食時將至。敕阿難持缽雲。當依七佛儀式。阿難遂問。如何是七佛儀式。世尊召阿難。阿難應喏。世尊雲持缽去。師雲。大小世尊。被阿難輕輕靠著。未免喚鍾作甕。

上堂。舉僧問投子。月未圓時如何。子雲。吞卻三個四個。僧雲。圓後如何。子雲。吐卻七個八個。師雲。吞卻與吐卻。算來無處著。要見滑稽人。便是王番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