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準裝置
斯太爾AUG突擊步槍的標準瞄準裝置是1.5倍的望遠式瞄準鏡,由奧地利著名的施華洛世奇光學儀器公司設計。該裝置被密封在一個筒型外殼中,具有防水功能,能在光線昏暗的條件下使用。此外,1.5倍的放大倍率可以讓射手在射擊時睜開眼睛,搜索目標和觀察周圍的事物,避免產生“隧道視覺”。同時,這種光學瞄準鏡還可以減少對使用者的訓練時間,從而減少彈藥的使用,並降低訓練費用。
聲名大噪
AUG突擊步槍設計成功後,奧地利軍方讓其與比利時的FN FAL、FN CAL、捷克的Vz58及美國的M16A1進行對比試驗,結果發現,AUG在射擊精度、目標捕獲和全自動射擊的控製方麵均有良好的表現。1977年奧地利陸軍正式采用AUG突擊步槍,並命名為STG.77(即“1977型突擊步槍”)。1978年AUG開始批量生產,並從此聲名大噪。除奧地利外,突尼斯、澳大利亞、新西蘭、愛爾蘭、阿根廷、美國、英國等多個國家的軍隊或警察先後裝備了AUG突擊步槍。
法國FAMAS突擊步槍
FAMAS突擊步槍性能數據
口徑:5.56毫米
重量:3.61千克
槍長:757毫米
槍口初速:960米/秒
有效射程:300米
FAMAS是法語“輕型自動步槍,聖-艾蒂安生產”的縮寫。正如其名稱反映的一樣,FAMAS突擊步槍是由法國地麵武器工業集團下屬的聖-艾蒂安兵工廠生產的,它是繼美國M16自動步槍之後出現的第一支無托小口徑自動步槍,該槍的出現曾掀起突擊步槍小口徑、無托化生產的熱潮。長期以來,FAMAS以其緊湊的結構外形,良好的性能而備受輕武器愛好者的推崇。
設計與生產
1967年,負責設計FAMAS突擊步槍的輕武器專家保羅·泰爾開始對該槍進行研製。四年後,第一批樣槍完成,隨後法國軍隊開始對其進行測試,由於當時他們采用了瑞士設計的SG540突擊步槍作為過渡方案,因此FAMAS一直到1977年才被法國軍隊所采用,1979年才開始投產。
結構特征
FAMAS突擊步槍由槍管組件、自動機、發射機組件、槍托和貼腮、提把、兩腳架、刺刀和背帶等部件組成。其槍托置於槍內,拋殼方向可以左右變換,有單發、三發點射和連發三種射擊方式。此外,FAMAS不需要安裝任何附件就可以發射槍榴彈,包括反坦克彈、人員殺傷彈、反器材彈、煙霧彈和催淚彈。在乍得和海灣戰爭期間,FAMAS的最初型號——FAMAS F1曾隨法軍參戰,表現值得肯定。
刀形準星
FAMAS突擊步槍的準星柱用銷固定在槍管上,刀形準星裝在片簧上,可以在準星柱上左右移動。當用缺口螺釘將彈簧壓入準星柱中時,準星會向右移動;鬆開螺釘,彈簧又會推動準星向左移動。另外,它的準星罩上有一個夜間射擊用的發光準星,這裏還可以安裝發射槍榴彈直接瞄準用的概略瞄準具。
穿透力強
有槍彈專家曾使用法國FAMAS突擊步槍和奧地利斯太爾AUG突擊步槍分別對著700米以外3.5毫米厚的鋼板進行射擊,結果發現AUG的射彈穿透率為72.7%,而FAMAS射彈穿透率為75%,這說明FAMAS有較高的穿透力。
易於分解
FAMAS的維護工序簡單,不需要專門的工具,隻需一顆子彈即可在一分鍾內將全槍分解成9個部分。分解時可先取下彈匣,檢查膛內是否確實沒有子彈,然後用彈尖推出彈匣前的連接銷,把槍托向後拉,卸下搶托。隨後通過一係列的步驟,即可將機體、機頭、銷、拋殼挺、拋殼挺簧、真拉殼鉤及拉殼鉤簧、塑料製假拉殼鉤等部件拆卸下來。
波蘭BERYL WZ96係列突擊步槍
波蘭加入北約後,為了有一種新步槍與北約標準口徑相容,於是就設計了WZ96突擊步槍。按照波蘭人用金屬元素為武器命名的習慣,這種突擊步槍被命名為BERY,即“鈹”。 BERYL WZ96於1997年開始投入使用,共有兩種型號,其中短槍管型被稱為“KBK WZ96 MINI-BERYL”,長的標準型為“KBS WZ96 BERYL”。
構造特點
BERYL WZ96係列突擊步槍,是由波蘭TANTAL/ONYKS步槍改進而成的,其最大的變化是機匣頂部安裝有新的可拆卸式光學瞄準鏡架,但短槍管型MINI-BERYL仍采用與ONYKS相同的整合式後瞄器和導軌座。此外,BERYL WZ96係列突擊步槍都采用新的折疊槍托,看起來比TANTAL/ONYKS步槍的槍托更為堅固。
改進型號
BERYL WZ96突擊步槍的改進型號分別為縮短型“5.56 MM KBK WZ.04 MINI-BERYL”和標準型“5.56 MM KBS WZ.04 BERYL”,其中前者主要用來裝備特種部隊,後者則被常規部隊采用。與WZ96不同的是,改進型BERYL突擊步槍在護木上增加了皮卡汀尼導軌,采用了新的三位置伸縮式槍托,並可以同時使用SS109和M193槍彈。
捷克SA VZ58突擊步槍
SA VZ58突擊步槍是捷克斯洛伐克自行研製的突擊步槍,因與蘇聯著名的AK-47突擊步槍相似而聞名。但事實上,二者的內部結構和動作原理截然不同。據說當時SA VZ58的設計者為了借AK-47的名氣來獲得較好的銷路,才故意在外形上模仿了它。
研製過程
1956年,捷克斯洛伐克的輕武器設計師伊日·塞馬克開始對SA VZ58進行研製,該項目名稱中文名為“掃帚”。兩年後,新槍就被定型和采用,並很快在捷克斯洛伐克的一家國營兵工廠投入生產。
擊發機構
SA Vz58突擊步槍的擊發機構為擊錘平移式,這種設計不同於常見的擊錘回轉式設計。它的擊錘與機框相連,機框後坐時帶動擊錘一起後坐,機框複進後擊錘則被掛在後方,待擊發時阻鐵下降解脫擊錘,在擊錘簧力作用下擊錘單獨沿機匣導軌向前運動,撞擊擊針。擊錘平移式擊發機構的優點是設計時產生的跳動小,有利於提高點射精度。
性能特點
SA VZ58具有質量輕,精度好等優點,但動作可靠性較差,在惡劣環境下故障率較高。此外,該槍在設計上還存在勤務性方麵的缺點,因為一般槍械在缺少閉鎖卡鐵的情況下,就無法閉鎖,但SA VZ58卻能在沒有閉鎖卡鐵的情況下進行結合和發射,所以士兵在分解維護後重新結合步槍時要非常小心。
狙擊步槍
狙擊步槍又名“高精度戰術步槍”,它是指在普通步槍中挑選或專門設計製造,射擊精度高、距離遠、可靠性好的專用步槍。軍事上主要用於射擊重要目標(如對方指揮人員、車輛駕駛員、機槍手等)。它的射程一般在800米以上,射擊精度也非常高,因此被人稱為“一槍奪命”的武器。它的結構與普通步槍基本一致,區別在於狙擊步槍多裝有精確瞄準用的瞄準鏡;槍管經過特別加工,精度非常高;射擊時多以半自動方式或手動單發射擊。
曆史發展
狙擊步槍自問世以來,已有300多年的曆史,17世紀的歐洲30年戰爭中,交戰雙方就使用過狙擊步槍,不過那時的步槍並不是現代意義上的狙擊步槍,而是一支小口徑的燧發槍。到18世紀晚期,歐洲部隊中產生了以精確射擊為基礎戰術思想的“狙擊兵部隊”。他們使用的是從步槍中挑選出來的質量較好,且大多數為線膛槍,並配有瞄準裝置的槍。作戰時這些職業狙擊手走在步兵橫隊的前麵,利用進攻地帶的掩體自己尋找合適的目標實施射擊。為了精確射擊各種距離上的目標,狙擊手不僅使用了可以調整的瞄具,而且可以根據目標距離的遠近選擇最合適的、事先包裝好的彈藥。到了19世紀,部隊裝備了帶有照明燈的真正狙擊步槍,現在多數狙擊步槍上配裝了光學瞄準鏡或夜視瞄準具及折疊式雙腳架,有的還帶有消聲、消焰裝置。
用武之地
在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及兩次世界大戰之間,許多國家的軍隊使用了形形色色的狙擊武器及望遠鏡瞄準鏡,並在戰爭中或多或少地發揮了作用。不僅如此,在現代的局部戰爭中狙擊步槍也被廣泛應用。
在海灣戰爭中,美軍動用了600支M24型7.62毫米狙擊步槍,占其總數的1/4。在伊拉克阿爾巴根油田,美軍用狙擊步槍成功地對付了1600米距離的一支伊拉克機械步兵旅的步兵和坦克,在600米距離擊毀了5輛步兵裝甲車。在科威特阿爾朗耶油田,美國海軍陸戰隊用M82A1型12.7毫米狙擊步槍擊毀了2輛伊拉克炮兵指揮車和2輛裝甲輸送車。此外,聯合國維和部隊在波黑、索馬裏等地的維和行動中也使用狙擊步槍,取得良好效果。
發展之路
由於狙擊步槍在現代局部戰爭中的成功經驗,使它的應用範圍不斷拓展。以往狙擊步槍主要用於殲滅重要的生動目標。而現在戰場上的高價值目標與日俱增,直升機、停機坪上的飛機、雷達、通信設備、彈藥庫、導彈陣地和輕型裝甲車都已經成為狙擊步槍的作戰對象。原有的狙擊步槍在射程和威力方麵明顯不足,20世紀80年代一些大口徑和遠射程的狙擊步槍開始出現。這些大口徑的狙擊步槍主要用於反器材,能夠摧毀1—2千米距離上的輕型防護目標,不是以人員殺傷為主要用途,而主要用於打擊高價值軍事目標。
前程似錦
隨著現代戰場上高技術武器的不斷增多,對狙擊步槍戰術使用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高新技術的發展為狙擊步槍的發展創造了條件。在21世紀,狙擊步槍可望成為輕兵器中采用高技術較多的一種輕武器。如用於狙擊步槍上的新開發的火控係統,將減小射手的瞄準誤差,尤其是遠距離上側風的影響。狙擊步槍的技術含量使其成為21世紀輕兵器中的“精確製導”單兵武器。
英國恩菲爾德L42A1狙擊步槍
L42A1狙擊步槍由英國恩菲爾德No.4步槍改進而來:1965年後,一些射擊愛好者將No.4進行簡單的改造後進行射擊活動,其中一種做法是將No.4 Mk.2和Mk.I/2步槍換上重型槍管和縮短的前托。這種設計形式啟發了恩菲爾德兵工廠,他們參照這種做法改裝出恩菲爾德“特使”比賽步槍,其軍用比賽型被命名為L39A1。隨後,恩菲爾德兵工廠又嚐試在L39A1的機匣左側安裝瞄準鏡架,使L39A1變成XL42E1軍用狙擊步槍。在與多種不同步槍進行對比試驗後,人們發現XL42E1的可靠性和精確性都不錯。於是經過進一步的改進,L42E1被正式命名為L42A1,並於1970年開始生產。
全麵改造
將No.4 步槍改造成L42A1狙擊步槍的工程相當浩大,包括槍管、彈匣、拋殼挺和上護木都需要重新設計,瞄準鏡也需要重新校正以適應7.62毫米NATO彈的彈道。新的重型槍管由高質量的EN19AT鋼冷鍛而成,因此槍管外表麵留下冷鍛時產生的“蛇皮”表紋。早期的槍管采用傳統的恩菲爾德膛線,後來改為梅特福膛線,比前期的便宜且容易生產。此外,L42A1的拋殼挺位於彈匣口後左側的邊緣上,另外機匣也稍加改變,以使新的彈匣插入後能準確定位並保證供彈可靠。所有改造完成的L42A1步槍都要經過嚴格的測試,以確保性能的安全和可靠。
使用情況
L42A1狙擊步槍是一種很精確的步槍,其槍管精度高,扳機扣力輕,瞄準鏡也很可靠,在英國陸軍中服役將近25年,參加過中東、非洲和北愛爾蘭等地區的局部戰爭。但與當時其他西方國家的狙擊步槍相比,放大率隻有3倍的瞄準鏡則顯得越來越過時。尤其在1982年的福克蘭群島戰爭中,與阿根廷狙擊手對峙時,訓練有素的英國狙擊手明顯無法與使用其他西方國家新型狙擊步槍和瞄準鏡的阿根廷狙擊手直接抗衡。這時,英國人意識到需要一種新型的狙擊武器係統。於是,L42A1警用型最終被英國國際精密設備有限公司的PM/L96和AW/L96A1狙擊步槍所代替。
民用型號
1970年初,L42A1的研製者在位於恩菲爾德的皇家輕武器工廠也改裝了L42A1的民用型。它與L42A1有許多區別,比如安裝有運動型槍托、手槍形半握把以及整體式的貼腮板。除此之外,民用型還使用比賽型的機械瞄具和可變倍率的商業瞄準具,不但可用於民間的射擊比賽,也可以用來裝備警察,如英國倫敦警察廳的“藍色貝雷帽”就使用過L42A1的民用型。
生產數量
對於L42A1的實際產量,外界至今仍無法準確統計。這是因為它是英國陸軍的前線武器,其生產數量屬於軍事機密。據英國國防部有關人員回憶,從1972年至1979年,恩菲爾德兵工廠為英國皇家海軍陸戰隊,一共提供了1049支L42A1狙擊步槍。另外,還有一批L42A1在1980年生產,雖然沒有具體數字,但根據後續定貨量的大小估計,這批槍大概生產了30支左右,所以L42A1的實際產量約為1100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