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宇宙的解析——韓起及其《水焚》

韓起,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陝西省作家協會專職作家,國家一級作家。1942年出生於陝西省寶雞市。1960年求學期間在《寶雞市報》副刊發表小說《夜試》《“群力牌”掃車器》等。1961年高中畢業。1963年進入國防企業工作。1971年支援三線,進入大巴山三線國防企業,任宣傳部幹事。1984年初調陝西省作家協會至今。著有短篇小說集《青青的竹》(陝西人民出版社);中短篇小說集《韓起小說》四卷(三秦出版社);長篇小說《人月》(太白文藝出版社)、《凍日》(寧夏人民出版社)、《水焚》(人民文學出版社)、《蟻國史記》(中國文聯出版社)。現正在寫作長篇小說《天人之間》(暫定名)。

有機會讀到韓起的長篇小說《水焚》,產生了一種新聞閱讀衝動與小說的共鳴。《水焚》是他小說創作生涯的一部頗具代表性的力作,標誌著韓起小說創作新的思考、新的突破。

《水焚》,選擇了西北“大三線”建設中山區的一個國防工廠為背景,以被一場突如其來的特大水患圍困的一雙孤獨的小駁船為特定環境,為我們展現了一個“六(七)人世界,一宇人生”的悲壯、蒼涼、牽動心弦的人生畫卷。困在駁船上的“六(七)人世界”中,有工廠的黨委書記婁貴,婁貴的女兒婁蕙茹(小蕙),廠工會副主席、女工委員哈東風,老工人、老黨員、老師傅趙明實,中年師傅、科長申智亭,青年電工、“卷毛兒”蔣希林和被蔣希兒從大水中救上來的複活的“瘋女人”。在生與死的考驗麵前,作者追憶曆史,聯係現實,波及駁船世界中人們之間的多層麵、立體的人際關係。從而分解了人生的大千世界的豐富多彩和艱難苦澀的種種遭遇,力求透過人生宇宙來解析人生的真諦。

《水焚》所以選定在茫茫大水之中,居聚在小小駁船上的六(七)個人,頃刻之間就會“翻到河底”,成為大水的殉葬品這樣特定的環域,我們認為,這是作者對人生的一種特有的發現。小說的絕妙之處,就在它發現了易於被人類忽視了的人的真實存在。我們知道,人,真正感悟人生意義的時候,大體上有幾種情形和關鍵時刻。一般說是在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的時刻,不僅過了知天命之年,而且從動轉靜,有了真正的思考;是在重病危臨的時刻,躺在病床上的往事追索,往往可以悟出真性;是在遇到重大災難的時刻,對平日生活中不易意識到的問題,有了必要的清醒,甚至是懊悔;是在麵臨死亡的時刻,這時人的清醒往往是人生中最後的、也是最高的“頓悟”。所以,《水焚》就是選擇了人生價值的最高檢測器——死亡,以此來檢測不同的人、在人生最後時刻心態的自我們解剖。這種解剖或者說“自白”,應當是最真實的,是人生“雙重人格”、“雙重心理”的充分反映,也是人的精神生活深層心理活動的一種揭秘,是人的無意識欲望的充分外化。正如柏拉圖所說,“真正愛好哲學的人,無不追求著死和死亡,這很可能不為他人所理解。”因為死亡,正麵臨著對真理的接近;對於人來說,也就是接近了對人生真諦的自覺認識。《水焚》正是在這樣的意義上展示了人生的真實境界和人生的真理。這就是人在死之前,往往突然頓悟。婁貴,突然明白:“忠義永遠不屬於野心勃勃的人”,到死,他才知道自己“認錯了人”;哈東風,突然明白:不爭官了,要做一個“真正的女人”、女人,這才是人生的自由;蔣希林,在生與死的較量之中,突然明白:應當敢於做現實生活中陳規舊習的叛逆。《水焚》對人的生存狀態深層奧秘的發現,觸及了人物的真正內心世界,使每一個人真正敞開了心靈本來的麵目。在這一點上,可以說《水焚》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水焚》一開頭,就氣勢恢宏地直逼主題:“茫茫宇宙間,太陽係太微不足道了。如果一個人是一個宇宙的話,隻須我們在身上拍一把掌,便會落下數以萬計的太陽係。”;“駁船在大水中浮動。三個鋼針所在處,也變成了河心,木橋早已無影無蹤”;“雨大、水大,或許再過幾個小時,駁船就會像離弦的箭,順水衝去,然後一下翻到河底”;“於是六人困在駁船上”;“六個人在駁船上多麼別扭。沒有共同的語言,沒有共同利益。六個人的關係就這樣複雜,就這樣微妙”。由此,作者向人們展示著:人生宇宙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世界?